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脂肪源
  • 2篇锦鲤
  • 1篇代谢
  • 1篇盐藻
  • 1篇增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脂类
  • 1篇脂类代谢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着色
  • 1篇温度
  • 1篇辣椒粉
  • 1篇红白
  • 1篇红白锦鲤
  • 1篇分化
  • 1篇VAR.
  • 1篇CYPRIN...
  • 1篇大黄素

机构

  • 4篇天津农学院

作者

  • 4篇白东清
  • 4篇乔秀亭
  • 4篇刘燕
  • 2篇方珍珍
  • 2篇高妍
  • 2篇刘宏超
  • 1篇程镇燕
  • 1篇孙金辉
  • 1篇闫珊珊
  • 1篇朱国霞
  • 1篇邱鸣
  • 1篇赵晓燕
  • 1篇何小辉

传媒

  • 2篇饲料工业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盐藻、辣椒粉及温度对红白锦鲤生长及着色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以体重(22.76±3.59)g的红白锦鲤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盐藻、辣椒粉和温度对红白锦鲤生长和着色的影响。养殖周期为70 d,试验分别在第15、30、40、50、60、70 d采集鳞片、皮肤、头、鳍条进行色素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投喂40 d后,影响红白锦鲤生长和各部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强弱顺序为盐藻>辣椒粉>温度,即试验最佳条件为添加盐藻0.4 g/kg、辣椒粉20 g/kg或30 g/kg,温度27℃,投喂时间为40 d。50 d后,色素持续性较好。
方珍珍闫珊珊白东清朱国霞孙金辉高妍刘宏超刘燕乔秀亭
关键词:红白锦鲤盐藻辣椒粉温度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津新鲤生长、消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试验选用1 260尾初始体质量为(44.34±1.58)g的津新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70尾鱼。6组饲料分别添加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和棉籽油。饲养8周后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津新鲤生长、消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3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及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部分组织消化酶活性存在差别,后肠中脂肪酶日粮3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中日粮3组最高;日粮3组蛋白酶活性最高。日粮3组肝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天冬氨酸转氨酶(GO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活性日粮5组最低,日粮1组最高,各组间差别较大(P<0.05);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存在差异。总之,玉米油可作为津新鲤优质脂肪源。
刘燕程镇燕曲木乔秀亭白东清
关键词:脂肪源生理生化
大黄素对锦鲤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不同水平大黄素(Emodin,EMO)对锦鲤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采用分离体外培养锦鲤脂肪细胞的方法,按照EMO添加剂量的不同,把脂肪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随机分为0、5、10、20、40、80、160μmol/L处理组,置于CO_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0、24、48、72、96、120 h后,用MTT比色法测定大黄素对锦鲤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法,通过固定、染色、镜检、拍照,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及脂滴的形状和大小,用化学比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的生成及细胞分化程度。结果表明,10μmol/L浓度的EMO在24~96 h时间段对锦鲤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抑制作用明显(P〈0.05),高浓度的EMO则效果不明显。适量的EMO具有潜在的降脂、减肥作用。
赵晓燕高妍翟胜利刘宏超刘燕乔秀亭白东清何小辉尚嫣苒邱琳珊邱鸣
关键词:大黄素锦鲤脂肪细胞增殖分化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津新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4.34±1.58)g的津新鲤1 2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鱼。6组饲料分别含有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饲养8周后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津新鲤生长、相关脂代谢酶活性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油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但玉米油组饵料系数则最低。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肝胰脏及肾脏中LPL、肝脂酶(HL)、总脂酶(GE)、脂肪代谢酶活性影响很大(P<0.05),且玉米油组酶活性均最高;各组肝胰脏及肾脏FAS变化不大(P>0.05)。从基因表达来看,玉米油组更容易诱导和调节肝胰脏和肾脏中FAS及LPL m RNA的表达(P<0.05),再次投喂后6 h,肝胰脏和肾脏中LPL m RNA表达丰度均达到峰值,而肝胰脏中FASm RNA表达丰度达到最低值,肾脏中FAS m RNA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总之,玉米油可作为津新鲤优质脂肪源。
刘燕方珍珍曲木乔秀亭白东清
关键词:脂肪源脂类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