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 作品数:6 被引量:5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文化治理: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逻辑——基于C街道的经验反思 被引量:11 2017年 现阶段学界大都倡导一种多元复合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但是由于没有突出居民的主体地位,此种模式仍存在居民参与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依托C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论证,提出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居民的主体性作用,做到社区的"文化治理"。 刘振 赵阳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治理 主体性 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制度选择的“恰适性”逻辑 被引量:6 2017年 对于基层社会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现行讨论中有"互补说"、"替代说"与"冲突说"等三种代表性观点,但这些观点大都忽略了微观治理"场域"的问题,难以解释制度变迁的现象。通过研究C街道物业管理体制变迁从正式制度失灵到非正式制度起效,再到非正式制度的"负外部性"致使正式制度"回归"这样一个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循环性变迁"的历程,我们发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静态结构,而是一个制度安排随着社会情境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而促使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则在于制度安排对于治理场域的"恰适性"。基于此,文章从治理场域中行为主体间关系的角度探寻制度选择的"恰适性"逻辑,将其解构为治理主体组织逻辑的有机统一、社区居民关系结构的合理适用、社区居民对治理主体的组织认同等三个重要特征,以期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振 徐立娟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非正式制度 重塑与创新:“互联网+”视域下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社会组织监管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监管主体单一、组织动力疲软、居民积极性不高的监管弊端限制了组织监管的执行效果。而在网络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组织监管的互构与耦合催生着新的监管方式的出现,社会组织监管的生态系统得以重塑,互联网参与社会组织监管的行为模式更是丰富了社会组织监管的运作结构,是技术融合下监管的创新。 朱志伟 刘振关键词:网络社会 互联网治理 社会工作学科的先行者:里士满学术思想述评——写在《社会诊断》问世百年之际 被引量:10 2017年 玛丽·埃伦·里士满(Mary Ellen Richmond,1861-1928)是著名的美国慈善组织运动领导者,也是一位社会工作学科的创始人或奠基者。一直以来,我国学界对其思想少有问津,相当陌生。本文考察了里士满的慈善工作生涯和学术生涯,梳理了其社会工作思想从学校教育倡导、慈善资源拓展、社会工作理论提升以及社会立法转向等四次转变历程,概括了其社会工作思想的生成背景、方法论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实践逻辑等四方面的逻辑理路,论述了案主的"社会关系"在里士满临床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中的独特性,由此展示了其在国际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中的奠基人作用。 徐永祥 刘振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关系 目标与结构: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易造成对社区社会组织理解的混乱,不易达成学术共识。在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比较和辨析的基础上,从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维度(利己—利他)和结构维度(理性—自然)来建构社区社会组织的分类框架,将社区社会组织分为维权类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新社会组织、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等四种理想类型;并对四类社区社会组织的产生动因、行为逻辑、功能作用、代表类型展开讨论;进而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异质性基础上的分类治理与同质性基础上的类型转换两方面建议。 刘振 朱志伟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 类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