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
- 作品数:26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疆地区单中心10年间胃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10年间胃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222524例胃镜患者临床、内镜、病理资料。结果内镜下显示,各病理类型均以多发息肉为主;炎性、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以胃体(37.42%、30.64%、49.34%)、胃底(31.67%、42.37%、33.22%)为主;腺瘤性息肉在胃窦(48.15%)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1.23%)(χ^(2)=960.53,P<0.01)。10年间胃息肉的检出率逐渐上升,从2011年的6.4%上升至2020年的21.7%;2015年以前胃息肉构成比差异变化不大,2015年以后胃底腺息肉占比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P<0.01);息肉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96,P<0.01),2015年以前以单发息肉为主,2015年单发、多发息肉占比相似,2015年以后以多发息肉为主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检出部位变化趋势,胃窦处息肉检出率由2011年的25.8%下降至2020年的7.2%;多部位胃息肉检出率由2011年6.5%上升至2020年24.6%。结论10年间新疆地区胃息肉检出率逐渐上升,炎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为主要病理类型。
- 蒋琦刘卫东惠文佳高峰
- 关键词:胃息肉胃镜病理
- 血清胃功能三项检测对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Ⅰ,PGⅠ)、PGⅡ、PGⅠ/PGⅡ(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31例,通过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结果PGⅠ、PGⅡ、PGR、G-17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UC面积分别为0.65,0.807,0.781,0.741;PGⅡ联合PGR和G-17的AUC面积为0.81和0.817,灵敏度为76.9%和74.3%,特异性为74.7%和79.6%。PGⅠ、PGⅡ、PGR、G-17判断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UC面积分别为0.671,0.836,0.798,0.761;PGⅡ联合PGR和G-17的AUC面积为0.829和0.842,灵敏度为81.2%和78.7%,特异性为73.4%和79.8%。结论血清PGⅡ可以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辅助指标,联合PGR和G-17可以提高其诊断效果,尤其是对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刘卫东冯燕惠文佳蒋琦高峰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感染
- 成人乳糜泻患者37例血清和肠黏膜维生素D代谢水平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十二指肠降部组织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情况,以及25(OH)D、VDR与乳糜泻相关临床特征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为乳糜泻的37例患者(乳糜泻组),同期按性别、年龄、民族1∶1匹配选择37例因出现疑似乳糜泻症状而就诊并经筛查排除乳糜泻诊断的患者(非乳糜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包括有无腹泻、骨密度、Marsh分级等。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十二指肠降部组织VDR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低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和VDR高表达患者占比均低于非乳糜泻组[(12.40±8.93)μg/L比(16.78±7.09)μg/L、45.9%(17/37)比75.7%(28/37)],腹泻患者占比高于非乳糜泻组[45.9%(17/37)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χ^(2)=6.86、4.89;均P<0.05)。乳糜泻组、非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均与本组十二指肠降部组织VDR表达呈正相关(r=0.75、0.64,均P<0.001),与腹泻症状均无关(均P>0.05)。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骨密度呈正相关(r=0.48,P=0.017),非乳糜泻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骨密度亦呈正相关(r=0.93,P<0.001)。乳糜泻组十二指肠降部VDR表达水平与其Marsh分级呈负相关(r=-0.36,P=0.031),非乳糜泻组VDR表达水平与其Marsh分级无关(P>0.05)。结论成人乳糜泻患者血清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均存在维生素D代谢失衡,且与患者骨质疏松和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有关,建议乳糜泻患者接受调节维生素D代谢治疗。
- 韩小江刘欢史甜刘卫东惠文佳高峰
- 关键词:乳糜泻维生素D
- 一种消化科用取石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取石器,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取石爪和第二取石爪,第一取石爪的中部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二取石爪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螺帽铰接,导管内设...
- 木尼拉买买提冯艳刘卫东高峰
- 文献传递
- 缝隙连接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缝隙连接是由连接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连接通道排列而成的一种特殊膜结构,构成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是连接蛋白(connexin,Cx)。在人类中,连接蛋白是由21个同源基因编码的,目前已发现超过20种的连接蛋白,它们的命名是以分子量大小而定。
- 刘卫东惠文佳蒋琦高峰
- 关键词:连接蛋白胃肿瘤结直肠肿瘤
- 标准三联和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单中心标准三联方案和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经碳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三联组[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和铋剂四联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和根除率。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铋剂四联组意向性(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1.7%,83.0%,均高于标准三联组的60.0%,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方案在新疆地区已无法满足Hp根除率的要求,且铋剂四联方案的根除率还未达到理想水平,需进一步优化铋剂四联方案以提高Hp根除率。
- 刘卫东旷历琼旷历琼惠文佳孔文洁高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成人乳糜泻的临床与内镜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CD)的临床与内镜特征, 为更有效地诊治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6例CD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确诊96例CD患者, 男性33例、女性63例, 男女比例为1∶1.9, 年龄18~81(47±14)岁, 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 中位病程为2.0 (0.2, 40.0)年。经典型CD患者41例(42.7%), 非经典型CD患者55例(57.3%)。经典型CD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腹泻, 常伴有慢性腹痛(46.3%, 19/41)、腹胀(17.1%, 7/41)、贫血(65.9%, 27/41)和慢性疲劳(48.8%, 20/41)。非经典型CD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58.2%, 32/55)、腹胀(32.7%, 18/55), 常伴有贫血(40.0%, 22/55)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8.2%, 21/55)。与非经典型CD相比, 经典型CD更容易出现贫血,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患者合并症的发生频率为36.5%(35/96), 主要合并症为甲状腺疾病(19.8%, 19/96)、结缔组织病(6.2%, 6/96)和肾脏疾病(6.2%, 6/96)。CD合并疾病在经典型CD与非经典型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有内镜下表现的频率为84.4%(81/96)。十二指肠球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改变(72.9%, 70/96), 沟槽样改变(10.4%, 10/96)和局灶性绒毛萎缩(9.4%, 9/96);降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皱襞减少、变平或消失(43.8%, 42/96), 扇贝样改变(38.5%, 37/96)和结节样改变(34.4%, 33/96)。结论成人CD患者女性居多, 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非经典型CD临床表现为主, 部分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于有特征性内镜表现的患者应警惕CD的可能。临床医师应加强对CD的认识, 减少漏诊。
- 史甜冯燕王春王春李婷李婷周洪波刘卫东梅歆郭新文姜茂森梅歆
- 关键词:乳糜泻胃镜成人
-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9年
-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是胃液中胃蛋白酶无活性的前体,是一种胃体分泌的特殊生物学标志物。依据它的免疫活性和生化特征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类。PGⅠ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Ⅱ由胃底腺、胃贲门腺、胃窦幽门腺和十二指肠Brunner腺细胞分泌[1]。PG合成后大部分释放并进入胃腔,仅1%左右进入血液循环。理想状态下,PG可以准确地反应胃黏膜状态,但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血清PG的浓度,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 , H.pylori )可以引起PGⅠ和PGⅡ升高,PGⅠ/PGⅡ比值比(PGR)的水平降低。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类型 H. pylori 感染对胃黏膜病变的进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影响血清PG的水平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类型 H.pylori 感染与血清PG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Ⅰ型 H.pylori 感染在对胃部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 刘卫东惠文佳孔文洁高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蛋白酶原血清PGHELICOBACTERH.PYLORIBRUNNER腺
- 成人乳糜泻消化道钡餐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乳糜泻(coeliac disease,CD)消化道钡餐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本组患者的消化道钡餐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钡餐影像学检查显示,20例CD患者中有18例(90.0%)患者十二指肠黏膜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十二指肠黏膜皱襞增厚,占比85.0%(17/20),多数病例可见小龛影,占比60.0%(12/20),上述异常表现以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最为明显。有8例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2例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扩张。20例CD患者中有12例患者进行了全消化道钡餐检查,12例患者均有小肠黏膜异常表现。其中小肠黏膜皱襞增厚9例(75.0%),空肠皱襞减少、变浅8例(66.7%),7例(58.3%)因肠管不同程度扩张或痉挛表现为肠管粗细不均,2例(16.7%)小肠黏膜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结论】消化道钡餐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可较好地显示CD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异常表现,对CD的筛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史甜火忠冯燕李紫琼卢加杰惠文佳刘卫东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哈丽娜·哈力克王英颖高峰
- 关键词:硫酸钡
-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胃肠疾病类型、感染部位、病理分型及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胃肠疾病类型、感染部位、病理分型及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胃镜及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为Hp感染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Hp抗体,根据Hp免疫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型Hp组和Ⅱ型Hp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胃肠疾病类型、感染部位、病理分型及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抗Hp抗体阳性196例,其中Ⅰ型Hp感染145例,Ⅱ型Hp感染51例。Ⅰ型Hp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所占比例(22.8%、22.8%、14.5%、18.6%)均明显高于Ⅱ型Hp组(7.8%、7.8%、3.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Hp组中胃窦和胃体感染率(79.3%、77.9%)明显高于Ⅱ型Hp组(54.9%、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Hp组中重度炎性反应患者所占比例(55.2%)明显高于Ⅱ型Hp组(19.6%),Ⅰ型Hp组中轻度炎性反应患者所占比例(13.8%)明显低于Ⅱ型Hp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Hp组中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患者所占比例(28.3%、24.1%)均明显高于Ⅱ型Hp组(9.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Hp组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Ⅱ型Hp组,而Ⅰ型Hp组的PGⅠ与PGⅡ的比值(PGR)明显低于Ⅱ型H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Ⅰ型Hp持续感染患者的血清PGⅡ和G-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促进胃黏膜损伤并加重炎性反应,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溃疡、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
- 孔文洁刘卫东惠文佳冯燕王曼王秋玲周红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