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逸凡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复杂地层精细地层对比方法——以尕斯N1-N2^1油藏为例被引量:12
- 2010年
- 针对复杂地层中地层对比所面临的难题,在广泛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综合运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等所能提供的一切有用信息,进而达到精细地层对比的综合方法,即"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对比、多平台多维结合及层面约束、井震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测井资料纵向上的高分辨率优势和地震资料横向上的优势,也考虑了沉积环境对地层的控制因素,同时结合三维显示技术,及时分析和掌握地层对比情况。该方法可为同类复杂地层油藏精细地层对比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模式。
- 杨云余逸凡毛平吴军杜晓炜
- 关键词:标志层多平台井震结合
-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区延长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稳定,湖盆沉降速度缓慢,古地形平坦,气候干旱,湖泊面积相对较小,物源供给充足,在下寺湾油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下寺湾油区浅水三角洲在骨架砂体类型、规模、形态等多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较大差别:平原相河道通过充填和频繁分叉汇合,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前缘广泛发育河道砂体,砂体呈带状分布,多个砂体垂向相互叠置,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受可容纳空间限制和河道冲蚀作用,河口坝不发育;砂岩储层受河流控制作用明显,分叉与汇合现象普遍,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砂体等厚图上呈朵状分布,砂体连通性较正常三角洲好。综合地形、气候、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了下寺湾油区各类砂体的成因及特征,并总结了下寺湾油区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 余逸凡戴胜群尹太举毛平董林
-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鄂尔多斯盆地
- 地化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地化录井参数较多,每一个参数都有其在油、气勘探和评价方面的意义。从地化录井的原理出发,建立了热解地化录井在生油岩、储集岩方面的评价技术。同时依据多个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定量解释模版,克服了单个参数解释的不足,提高油气解释精度。依据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理论,总结了其在油、气、水层的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毛平姚红舵余逸凡陈玉琨杨海林
- 关键词:地化录井油气评价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