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昊

作品数:10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玉米
  • 9篇夏玉米
  • 5篇利用效率
  • 4篇栽培
  • 4篇不同栽培
  • 3篇玉米产量
  • 3篇夏玉米产量
  • 3篇根系
  • 2篇氮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效率
  • 2篇氮素
  • 2篇籽粒
  • 2篇管理条件
  • 2篇肥料
  • 2篇肥料利用
  • 2篇肥料利用效率
  • 1篇氮肥用量
  • 1篇氮分布
  • 1篇氮素分配

机构

  • 10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种子管...
  • 1篇济南新绿洲农...

作者

  • 10篇赵斌
  • 10篇刘鹏
  • 10篇张吉旺
  • 10篇任昊
  • 6篇董树亭
  • 4篇任佰朝
  • 4篇王洪章
  • 3篇程乙
  • 1篇刘存辉
  • 1篇李耕
  • 1篇刘少坤
  • 1篇赵杰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品种改良对夏玉米单产的提升有重要贡献,但目前对现代夏玉米品种间产量形成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商河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设置大田试验,选用我国黄淮海区域近年来审定或将要审定的390个玉米品种,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不同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完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的积累、分配与利用以及光温利用效率,探究不同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不同品种的夏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7、1.00和0.88,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的变化影响。植株的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分配均对夏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与籽粒产量<7 t hm^(–2)的品种相比,7.0~8.0、8.0~9.0、9.0~10.0、10.0~11.0和>11.0 t hm^(–2)产量范围内的品种植株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2.25%、20.52%、29.61%、40.11%和54.04%;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6.62%、24.85%、38.45%、48.42%和68.41%;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5.11%、9.93%、13.32%、15.51%和17.94%,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4.09%、7.24%、7.37%、7.31%和10.91%;籽粒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50%、21.25%、30.00%、41.25%和55.00%;籽粒温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36%、20.45%、29.55%、39.77%和53.41%。高产玉米品种通过提高玉米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籽粒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提高植株氮素和光温利用效率,促进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协同提升,特别是穗粒数的提升,从而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
刘昕萌程乙刘玉文庞尚水叶秀芹卜艳霞张吉旺赵斌任佰朝任昊刘鹏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及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籽粒产量形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氮素吸收能力的关系,为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性能、优化施肥量,促进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地力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超高产玉米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HH)、农民习惯栽培管理(FP)3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根系特性对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栽培模式间夏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与HH、FP和CK模式相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田块SH模式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4%、17.50%、30.12%和3.16%、18.45%、27.72%,统计分析表明地力和栽培模式均对夏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两种因素综合影响因年份变化有所差异。两种地力条件下,夏玉米各时期群体生物量均表现为SH>HH>FP>CK。在抽雄期(VT)和完熟期(R6),SH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FP模式,HH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低于FP模式,但仍高于SH模式。在不同地力基础上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的根系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大喇叭口期(V12)、抽雄期(VT)、乳熟期(R3)的根系干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为SH>HH>FP>CK,从V12到VT期,SH和HH模式的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幅均显著高于FP模式,从VT到R3期,降幅均显著低于FP模式,SH和HH模式VT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显著高于FP模式。不同栽培模式各时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以有
任昊程乙刘鹏董树亭赵杰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夏玉米栽培模式根系特性氮肥利用效率
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衰老对植株碳氮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8年
玉米密植会造成花后下部叶片早衰,为探明其对植株根系性能、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大田与土柱栽培相结合的方式,以登海661和郑单958为试材,分析了密植条件下两品种花后碳氮分配、根系性能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早衰导致两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向根系转运的光合产物数量显著减少,成熟期(R6)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系表面积较CK显著减少。根系性能的下降导致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整株叶片衰老进程加快,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下降,登海661较CK低7.61%,郑单958较CK低8.35%。郑单958的花后叶片衰老要早于登海661,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比登海661低,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登海661显著降低。可见玉米密植群体花后下部叶片衰老加速了根系衰老,降低了氮素吸收量,影响整株绿叶面积和光合持续期,最终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降低。
李荣发刘鹏杨清龙任昊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夏玉米
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生产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胁迫频发、重发、持续期延长显著影响籽粒产量。本文以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为材料,探明大喇叭口期(V12)和开花期(VT)高温胁迫对两类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碳同化物积累、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耐热型品种郑单 958(ZD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 335(XY335)为材料,以同时期适宜温度处理(昼 32℃12 h/夜 22℃12 h)为对照,使用自动控温控湿的高温棚模拟田间自然增温效果,设置 V12 期、VT 期高温胁迫处理(昼 38℃12 h/夜 28℃12 h),比较高温胁迫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碳代谢酶活性、光合速率、碳同化物积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明确夏玉米物质生产性能及籽粒产量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高温胁迫后,两品种的 LAI、碳代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ZD958 和 XY335 的 LAI、RuBP 羧化酶活性、PEP 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比其对照分别降低了 2.98%—4.21%、40.38%—54.46%、16.88%—30.60%、18.14%—25.49%、12.83%—19.38%和 3.80%—5.07%、56.56%—76.16%、26.33%—33.66%、22.37%—34.62%、22.07%—26.72%,VT期高温胁迫的降幅大于 V12 期。高温胁迫后,夏玉米叶片蒸腾速率显著升高,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高温下两品种的C 同化量均显著降低,V12 期高温胁迫后,ZD958 和 XY335 的C 同化量分别降低了 18.48%和 22.82%,籽粒中C同化量占比降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虽有小幅提高,但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与适宜温度相比,V12 期高温胁迫后 ZD958 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 62.53%和 45.87%;VT 期高温胁迫后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 70.53%和 66.89%;V12 期高温胁迫后 XY335 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 70.50%和 62.87%;VT 期高温胁迫后分别降低了 85.41%和 80.61%;VT期高温胁迫降幅大于 V12 期高温胁迫,XY335 的降幅大于 ZD958。【�
张川刘栋王洪章任昊赵斌张吉旺任佰朝刘存辉刘鹏
关键词:夏玉米高温胁迫
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解析
王洪章刘鹏贾绪存李静任昊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玉米肥料利用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氮素气态损失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本研究在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田NH3和N2O的排放规律及其损失量,以探讨减少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1)、单施牛粪(M1)和尿素牛粪1﹕1配施(U2M2)3种氮肥处理。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NH3和N2O排放规律和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占氮素气态损失量的88.55%—96.42%,N2O排放量较少。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NH3和N2O排放量及氮素利用效率。U1处理NH3挥发量最高,两年平均为38.19 kg·hm-2;以M1处理最低,为19.10 kg·hm-2,U2M2处理介于两者之间,施用有机肥的M1或U2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H3挥发损失量。N2O排放氮素损失以M1处理最高,平均达到1.65 kg·hm-2,较U1和U2M2处理分别提高了77.42%和34.15%。2016—2017年不同施肥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U2M2>U1>M1>CK,2016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3.45%和5.25%,U1和M1处理之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017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5.83%和12.53%,U1显著高于M1处理,提高了6.33%。氮素利用效率以U2M2处理最高,平均为58.20%,较M1和U1处理分别提高了32.15%和15.1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单施尿素氨挥发减少,较单施有机肥N2O排放降低,是实现增产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杨清龙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李荣发任昊任寒韩祥飞
关键词:夏玉米有机无机肥配施籽粒产量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在两种肥力条件下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农民习惯处理(FP)和不施肥对照处理(CK)4种栽培管理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以肥料投入为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黄淮海区域不同肥力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通过培肥土壤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与低肥力田块(LSF)相比,高肥力田块(HSF)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高、分形维数低,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各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优化施用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可增加耕层土壤团聚体的粒径、降低其分形维数,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对高肥力田块的影响大于低肥力田块;二者亦可提高有机碳和全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含量与分布,其中,对〉5 mm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低肥力田块大于高肥力田块,对5~0.5 mm的各粒级团聚体的贡献率的影响在高肥力田块优于低肥力田块.
程乙任昊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李耕刘少坤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全氮
喷施尿素硝酸铵提高夏玉米产量并降低氮肥用量和土壤氮素盈余
2023年
【目的】尿素分次追施是黄淮海夏玉米的常规施肥方法,但费事费力,播撒不匀还可能降低肥效,引发氮素损失。我们结合当前推广的微喷灌技术,研究了喷施尿素硝酸铵液体肥(UAN)替代土施尿素的可行性以及适宜的施肥量。【方法】于2019和2020年,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开展田间试验,供试夏玉米品种为登海605(DH605)和登海518(DH518)。设沟施尿素-N 210 kg/hm^(2)(Ur),喷施UAN-N 126 kg/hm^(2)(U1,减氮40%)、168 kg/hm^(2)(U2,减氮20%)和210 kg/hm^(2)(U3)处理,以及1个不施氮对照(N0)。在玉米抽雄期(VT)、成熟期(R6),采集植株样品分析不同部位氮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计算氮素吸收、运转和利用率。于玉米播前、拔节期(V6)、大喇叭口期(V12)、抽雄期(VT)、乳熟期(R3)和成熟期(R6),取0—20、20—40、40—60 cm土层土样,分析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计算氮素残留和盈余量。【结果】DH605和DH518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均表现为U3处理显著高于U2和Ur处理,而U1处理显著低于U2和Ur处理,U3处理DH605的产量和净收益较Ur处理分别增加了6.71%和11.75%,DH518分别增加了7.57%和13.61%。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均随UAN用量的增加而增加,U3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品种氮素回收率较Ur处理分别提高了20.78和19.22个百分点,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57和4.99 kg/kg。U2处理两品种玉米产量与Ur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高于Ur处理,最终提高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VT时期20—40 cm土层NO_(3)^(−)-N含量随UAN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玉米VT至R6时期,各处理0—20 cm土层NO_(3)^(−)-N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Ur处理降低幅度最大,且喷施UAN处理与沟施尿素处理相比减少了玉米R6时期40—60 cm土层NO_(3)^(−)-N含量,降低了氮素淋失潜在风险。此外,与Ur相比,喷施UAN
李智华马振涛高兰任佰朝赵斌刘鹏任昊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解析被引量:13
2019年
于2017—2018年在泰安、淄博和烟台,根据生产调研和各地夏玉米高产经验,在同一地块综合设置了超高产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和农户栽培3种栽培模式,分别模拟超高产生产水平(SH)、高产高效生产水平(HH)和农户生产水平(FP)3个层次。并分别设置不施氮(SHN0、HHN0、FPN0)、不施磷(SHP0、HHP0、FPP0)和不施钾(SHK0、HHK0、FPK0)的肥料空白处理。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产量差及肥料利用效率差,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显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SH、HH和FP的籽粒产量分别实现了光温潜力产量的68.13%、63.71%、53.22%。随着产量差距的增大,肥料利用效率降低。FP的N、P、K肥料利用效率分别为4.23、5.83、4.94kgkg^-1,SH的分别为3.84、4.64、2.97kgkg^-1。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后,高产高效管理模式能够较FP籽粒产量提升10.49%,N、P、K的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7.07%、101.35%、57.65%,是实现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有效技术途径。对各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性能分析发现,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明显提高,而穗粒数、平均净同化率和粒重则有所下降。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吐丝后干物质和N、P、K元素积累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保持现有功能性参数不降低情况下,优化结构性参数是当前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有效措施,今后高产高效应更加注重生育后期群体结构性能的优化。
王洪章刘鹏贾绪存李静任昊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夏玉米肥料利用
夏玉米根系构型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探究夏玉米根系构型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筛选出高抗根倒性能的夏玉米品种,明确抗根倒玉米的根系特性,为抗根倒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抗倒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推广种植的104个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测定不同品种玉米的根拔力及根系相关性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夏玉米抗根倒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系形态特征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104个品种的根拔力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为862~1092 N。根拔力与节根着生角度、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长度、根干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性状综合因子可以将试验品种按抗根倒伏性能由强到弱聚为6类。其中,抗根倒性强的品种有:联研155、迪卡517、齐民玉6号、金海13、来玉721、丰乐365、良星579、登海605、登海518、德单179。这一类群玉米品种具有根干重、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着生角度、节根长度、产量均较大的特点。
张静王洪章任昊殷复伟吴红燕赵斌张吉旺任佰朝戴爱斌刘鹏
关键词:玉米根系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