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堃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同位素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动力学
  • 1篇铅浓度
  • 1篇铅同位素
  • 1篇无机
  • 1篇硒同位素
  • 1篇稀释剂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团
  • 1篇二氧化锰
  • 1篇
  • 1篇
  • 1篇
  • 1篇HNO3
  • 1篇MNO2
  • 1篇
  • 1篇PB
  • 1篇SE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朱建明
  • 4篇任堃
  • 2篇王静
  • 1篇梁良
  • 1篇陶发祥
  • 1篇秦海波
  • 1篇李社红
  • 1篇曾理
  • 1篇路凯

传媒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4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贵州煤中Pb浓度与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燃煤型Pb已成为我国大气Pb最主要的人为来源,高精度Pb同位素是示踪燃煤Pb排放的强有力工具,但我国煤中Pb同位素的数据报道还较少。本文研究了贵州晚二叠纪不同矿区煤中的Pb浓度和Pb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样品Pb浓度为2.03~35.6mg/kg,几何均值5.4±3.3mg/kg,低于我国煤中Pb的平均值。煤中^(206)Pb/^(207)Pb为1.1959~1.2774,^(208)Pb/^(206)Pb为1.9500~2.0895,与U/Pb比、全硫、黄铁矿含量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煤中U含量和硫化物结合态Pb对Pb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较大,偏放射性成因。比较分析了贵州省不同Pb来源的同位素组成,初步明确了大方、盘县、水城煤中的Pb主要来源于低温热液流体、玄武岩;毕节、安顺、桐梓煤中的Pb主要来源于陆源玄武岩、低温热液流体,少部分来自海相白云岩;六枝、瓮安煤中的Pb最主要来源于白云岩;晚二叠火山灰可能是兴仁煤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数据补充了贵州煤中Pb同位素数据的匮乏,并为利用Pb同位素示踪贵州地表环境Pb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戴余优朱建明谭德灿任堃陶发祥王静
关键词:铅浓度铅同位素
元素硒的无机氧化动力学研究Ⅱ:硝酸与二氧化锰的氧化
2017年
地球表生环境中还原态硒的氧化释放是生物可利用态硒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元素Se氧化至硒氧离子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机制和规律,使用^(74)Se-^(77)Se同位素双稀释剂硒浓度测定技术,开展了HNO_3、MnO_2氧化元素Se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可将元素Se氧化为Se^(4+),且产物较为单一。HNO_3和MnO_2氧化元素Se的过程可分别用拟一级和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5h^(-1)和0.033μg·m L^(-1)·h^(-1)。从实验数据和动力学模拟推测,NO_3^-离子向固体元素Se内部扩散是NO_3^-氧化元素Se反应的控制步骤,固体MnO_2与元素Se的反应则主要与Se表层原子活化的量密切相关。
路凯朱建明任堃谭德灿徐文坡
关键词:HNO3MNO2
同位素双稀释剂法的原理与应用Ⅱ:应用部分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使国内研究人员更为深入的了解双稀释剂法的原理和应用,本文以^(74)Se+^(77)Se双稀释剂为例,详细介绍了双稀释剂法在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双稀释剂配比优化、标定及高精度数据获取的方法和流程。并分别通过蒙特-卡洛数值优化方法和实测数据对^(74)Se+^(77)Se双稀释剂进行了配比的优化,得到了两单稀释剂间和双稀释剂与样品间最佳的取值范围:当^(74)Se_(spk)/^(77)Se_(spk)≈1时,^(77)Se_(spike)/^(78)Se_(sample)≈2为最优配比值,但^(77)Se_(spike)/^(78)Se_(sample)在1~4范围内,硒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不受影响。基于双稀释的优化结果,对NIST SRM 3149、MH495、GBW(E)080215三种Se的标准溶液进行长期测定,相对于NIST SRM3149,δ^(82/76)Se值分别为0.00‰±0.10‰(2SD,n=65),-3.44‰±0.08‰(2SD,n=21)和-7.90‰±0.10‰(2SD,n=21)。通过与标准-样品匹配法和元素内标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双稀释剂法获取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这为自然界微小同位素分馏过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谭德灿朱建明李社红任堃赵博王静曾理
关键词:硒同位素
铁、锰和铝氧化物吸附硒的行为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表生环境中,吸附是硒进入固相沉积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厘清硒氧阴离子团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赤铁矿、二氧化锰和氧化铝作为吸附剂,采用批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溶液pH、硒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硒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达到较理想的吸附效果,溶液的pH应控制在4~6之间,在室温、pH为5时,赤铁矿、二氧化锰和氧化铝对亚硒酸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1.62×10-3、0.33×10-3和1.07×10-3,对硒酸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1.0×10-3、0、0.55×10-3;其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理论最大吸附量与实验得出的最大吸附量基本一致。运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voich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4种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硒吸附过程运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时相关性最好,表明了硒氧阴离子团在铁、锰、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过程较为复杂,可能涉及表面物理吸附和颗粒扩散等过程。
徐文坡朱建明秦海波梁良谭德灿任堃
关键词:等温吸附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