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力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4篇外科
  • 12篇外科治疗
  • 10篇心脏
  • 9篇手术
  • 8篇主动脉
  • 6篇心室
  • 6篇缺损
  • 6篇畸形
  • 5篇单心室
  • 5篇室间隔
  • 5篇室间隔缺损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间隔缺损
  • 5篇肺动脉
  • 4篇心脏畸形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动脉瓣
  • 3篇心脏病

机构

  • 2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马力
  • 25篇陈欣欣
  • 24篇邹明晖
  • 23篇陈伟丹
  • 20篇夏园生
  • 20篇杨盛春
  • 5篇张明杰
  • 5篇崔虎军
  • 2篇夏树亮
  • 1篇邵奕嘉
  • 1篇黄国栋
  • 1篇王莉

传媒

  • 12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合并内脏异位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5年6月共39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共行手术治疗51例次.男25例,女14例,年龄4个月~14岁,中位年龄22个...
陈伟丹邹明晖陈欣欣崔虎军夏园生马力杨盛春
关键词:内脏异位
功能性单心室的分期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功能性单心室的分期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接受单心室分期姑息手术的功能性单心室患儿289例.患儿年龄中位数为10.0 (6.0,35.4)个月,男性198例,女性9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接受第一期姑息手术患儿79例,接受第二期Glenn手术患儿232例,接受第三期Fontan手术患儿162例.术后死亡39例,包括第一期姑息手术后死亡21例(早期13例,晚期8例),第二期Glenn手术后死亡10例(早期和晚期各5例),第三期Fontan手术死亡8例(早期6例,晚期2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术后总体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2% (95%CI 86.7%~ 93.7%)、85.9%(95%CI 81.8%~ 90.0%)和84.6%(95%CI 79.7%~ 89.5%);第一期姑息手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4% (95%CI 64.8%~ 84.0%)、73.0%(95%CI 63.2% ~ 82.8%)和73.0%(95%CI 63.2%~82.8%);第二期Glenn手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8% (95%CI 95.8% ~ 99.7%)、95.2% (95%CI 92.3%~98.1%)和95.2% (95%CI 92.3%~98.1%);第三期Fontan手术后1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 (95%CI 92.5%~ 98.7%)和93.7%(95 %CI88.8%~98.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HR=5.47,95%CI2.71~11.04,P<0.001)、中重度房室瓣反流(HR=2.52,95%CI 1.32~ 4.79,P=0.005)、体循环流出道梗阻(HR=3.47,95%CI 1.30~ 9.29,P=0.013)和需要行第一期姑息手术(HR=3.12,95%CI 1.59~ 6.15,P=0.001)是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功能性单心室的分期外科手术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中重度房室瓣反流、体循环流出道梗阻和需要行第一期姑息手术是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邹明晖曹凡马力夏园生杨盛春陈伟丹陈欣欣
关键词:心血管畸形心血管外科手术
Ross-Konno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Ross-Konno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12例患儿因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接受手术时中位年龄4岁(11个月~12岁)。Ross-Konno手术11例,单纯Ross手术1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8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例。合并主动脉二瓣化畸形6例,瓣下流出道显著狭窄4例,合并二尖瓣病变4例,合并弓部病变3例。手术采用自体肺动脉带瓣管道移植于主动脉瓣位,同期采用Konno法扩大左室流出道。采用牛颈静脉或带瓣Gore-tex人工血管重建右室流出道,并同期矫治心内合并畸形。所有患者均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5(1~12)个月,1例患儿残余左室流出道中度狭窄,其余患儿无显著左室流出道残余梗阻或复发梗阻,无新主动脉瓣显著反流。1例患儿肺动脉带瓣管道主干中度狭窄,余重建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无明显瓣膜反流及赘生物形成。结论对于不适合瓣膜成形或置换术的儿童主动脉瓣膜病变,Ross-Konno手术早期结果满意。
邹明晖马力夏园生杨盛春陈伟丹李文雷陈欣欣
关键词:ROSS手术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结果及再干预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单心室合并房室瓣中重度反流接受房室瓣干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初次干预时年龄为4.5~204.0个月[M(QR):42.5(59.7)个月],体重为6.0~55.4kg[M(QR):13.8(8.1)kg]。房室瓣形态特征包括共同房室瓣21例,单组二尖瓣7例,单组三尖瓣3例,两组房室瓣9例。初次干预前房室瓣重度反流者15例,中度反流者25例。干预时机:第一期姑息手术或Glenn术前5例,第二期Glenn手术同期23例,Glenn术后Fontan术前间隔期4例,Fontan手术同期8例。干预方法:房室瓣成形术31例,房室瓣置换术9例。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探讨再干预的预后因素。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15%。随访1~117个月44(34)个月]。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0%(95%CI:74.0%~95.9%)、79.3%(95%CI:66.6%~92.0%)和79.3%(95%CI:66.6%~92.0%)。13例患者完成Fontan手术。6例患者进行8次再干预,包括房室瓣置换5例,房室瓣再次成形3例。初次术后1、5年免于房室瓣再干预率为89.8%(95%CI:78.8%~100%)、79.4%(95%CI:64.7%~9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同房室瓣(HR=3.53,95%CI:1.63~7.67,P=0.020)是初次干预术后再干预的预后因素。结论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中重度房室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欠佳,手术病死率和再干预率高。合并共同房室瓣是远期房室瓣再干预的预后因素。
邹明晖曹凡马力夏园生杨盛春陈伟丹李文雷陈欣欣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单心室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评价合并内脏异位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34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患儿(婴)行手术治疗46例次.男22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4岁,中位年龄22个月.右心房异构24例,左心房异构10例;1例为单纯室间隔缺损,33例伴复杂心内畸形,其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6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8例,双上腔静脉17例,下腔静脉中断5例,三尖瓣闭锁4例,肺静脉梗阻4例,二尖瓣闭锁1例.32例采用单心室矫治手术,其中双向Glenn术13例次,肺动脉环缩术5例次,Fontan手术5例次,瓣膜置换术5例次,双侧双向Glenn术4例次,Kawashima手术3例次,中央分流术1例次;9例采用多种术式.结果 住院死亡4例;随访1个月~5年,死亡2例,早、中期死亡比例17.6%(6/34),与同期103例未合并内脏异位综合征行单心室系列手术患儿(婴)早、中期死亡比例4.8%(5/10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单心室矫治系列手术是治疗内脏异位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
陈伟丹邹明晖陈欣欣崔虎军夏园生马力杨盛春
关键词:内脏异位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粗大体肺侧支外科治疗104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优化的肺血管单源化策略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粗大体肺侧支患儿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粗大体肺侧支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及随访结果。男55例,女49例,年龄[M(IQR)]33.9(84.0)个月(范围:0.5~209.6个月)。解剖分型:B型89例,C型15例;粗大体肺侧支4.2(3.0)支(范围:1~8支)。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一期手术中,50例接受完全根治术,12例接受部分根治术,32例接受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10例选择了体肺分流。一期完全根治率为48.1%(50/104),术后早期病死率为9.6%(10/104)。二期手术中,14例获得完全根治,4例获得部分根治,无早期死亡。总体根治率为61.5%(64/104)。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19(10)个月(范围:9~48个月)。完全根治术后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峰压比值为0.63±0.16(范围:0.36~1.00)。全组患儿一期手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89.4%(95%CI:83.5%~95.3%),完全根治术后随访时间为28(34)个月(范围:1~67个月),1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95.2%(95%CI:89.9%~100%)。结论根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粗大体肺侧支患儿的特点,采用优化的肺血管完全单源化技术,可获得较高的一期完全根治率和5年累积完全根治率,以及满意的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峰压比值和早中期生存率。
邹明晖曹凡马力夏园生杨盛春陈伟丹李文雷陈欣欣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缺损
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17例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患儿在我院行一期手术矫治,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0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
夏园生陈伟丹崔虎军马力杨盛春邹明晖陈欣欣
单侧肺动脉缺如再血管化治疗的早中期结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肺动脉缺如肺动脉再血管化外科治疗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例实施肺动脉再血管化手术的单侧肺动脉缺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7例;其中左肺动脉缺如4例,右肺动脉缺如10例;中位年龄5个月(16天至6岁)。11例为孤立性单侧肺动脉缺如,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所有患儿均在术前通过心血管CT或肺静脉逆行造影术明确患肺供血及肺门肺动脉残迹,并在术中探查明确诊断,肺动脉残迹直径(3.20±0.94)mm,Z值-3.92±1.64。所有患儿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术中肺门肺动脉残迹与主肺动脉是否使用管道连接分为两组:以人工血管(3例)或自体心包管道(5例)连接肺动脉残迹至主肺动脉(A组),采用直接吻合(2例)或体肺侧枝单源化术(1例)或主肺动脉翻片成形(3例)新建患侧肺动脉(B组)。结果所有患儿无手术早期死亡,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抗凝6个月。随访1~68个月,无中、远期死亡。B组1例患儿术后41个月因吻合口狭窄行经皮导管球囊扩张术。所有患儿无呼吸道症状或心功能不全表现,末次超声心动图示患侧新肺动脉直径(6.25±0.99)mm,Z值-2.34±1.18(-4.52~-1.35),较术前明显改善,血流速度1.0~2.5 m/s。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提示无肺动脉高压。B组患侧肺动脉术后Z值较A组显著改善。结论对于单侧肺动脉缺如的患者,早期且积极的再血管化外科重建,可有效恢复流向患肺的正常顺行血流,从而改善肺动脉直径和患者症状。特别是较多采用自体肺动脉组织进行血管成形,肺动脉生长更好。术后经导管介入治疗可能会暂时减轻新建肺动脉狭窄,远期再手术仍待进一步随访。
李文雷马力陈伟丹夏树亮邹明晖陈欣欣
关键词:单侧肺动脉缺如
婴幼儿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期随访结局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讨论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中期随访结局进行分析。方法2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统计其封堵完成情况,并对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患儿需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记录患儿随访期间的心脏B超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分析患儿的中期随访结局。结果187例完成随访患儿中,共177例(94.7%)封堵成功,10例(5.3%)封堵失败。177例封堵成功患儿中,围术期内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输血、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在随访期间无死亡、严重瓣膜返流、封堵器脱落、栓塞、溶血发生;10例封堵失败患儿中,6例术中立即中转开胸行传统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3例为残余漏,1例为术中导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1例因封堵器释放后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提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1例封堵后主动脉瓣变形;4例于术后因并发症行封堵器取出并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为小残余漏,家长强烈要求行修补术,1例于术后半个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而行修补术,2例分别于术后第3、5天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于术后第4、6天行封堵器取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77例封堵成功患儿中截止到随访结束时,其中共10例患儿发生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6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1例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以上10例患儿中的2例在随访第3个月时恢复正常,其余8例患儿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更严重的传导阻滞以及进一步治疗或起搏器置入。187例患儿术后1周行经胸心脏超声(TTE)提示左心房(LA)、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霍雯雯马力陈欣欣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婴幼儿
扩大端侧吻合一期矫治208例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本中心近年来以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疗效及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共208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71例,中位年龄54(5~730)天,中位体质量4.0(1.8~9.9)kg。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以扩大端侧吻合矫治主动脉缩窄,同期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2.9%),晚期死亡3例(1.4%);再缩窄16例(7.7%),再手术19例(9.1%)。脑钠肽在术前即存在明显升高,但术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动脉缩窄段压差在术后明显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在术后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乳酸和肌酐水平在术后明显上升。术前合并高血压104例(53.0%),术后血压降至正常30例(28.8%),术后血压继续升高35例(33.7%)。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术后再缩窄的高危因素。结论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死亡率和再缩窄率低,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主动脉缩窄复发的高危因素。
刘湘邵奕嘉马力邹明晖邹明晖崔彦芹陈伟丹
关键词:一期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