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钢雄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元素
  • 2篇金属元素
  • 2篇古气候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第四纪
  • 1篇氧同位素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分析
  • 1篇石笋
  • 1篇石笋记录
  • 1篇同位素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研究
  • 1篇珠江口
  • 1篇珠江口外
  • 1篇珠江三角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台州市国土资...

作者

  • 4篇曹玲珑
  • 4篇王建华
  • 4篇金钢雄
  • 2篇黄楚光
  • 2篇倪志鑫
  • 2篇杨小强
  • 2篇阳杰
  • 2篇瓦西拉里
  • 1篇彭卓伦
  • 1篇陈慧娴
  • 1篇苏志华
  • 1篇王晓静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形态特征、控制因素及风险评价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解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大亚湾海域2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Pb、Zn、Cd、As)的质量分数、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优化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呈现环带状分布特征,从岸向湾内逐渐减小;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鹏澳、哑铃湾及范和港附近;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中Cr、Ni、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7种重金属元素各自非残渣态所占比率从大到小为Pb(78.83%)、Cd(78.65%)、Cu(48.54%)、Zn(48.10%)、Ni(38.31%)、Cr(28.43%)、As(27.76%),即Pb最高,As最低,表明Pb的迁移性最强;通过因子分析,大亚湾重金属主要为沿岸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其次为工业废水及养殖污水。运用酸提取态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所选重金属元素综合风险评价Cd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风险等级。
曹玲珑王建华黄楚光倪志鑫金钢雄瓦西拉里陈慧娴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
基于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葫芦洞、三宝洞和董哥洞末次盛冰期(~30 000 aBP)以来的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其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区域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全新世剧烈,盛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冰消期剧烈。在全新世阶段,董哥洞和三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均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但在千百年尺度上,两地气候周期的长度和强度并不尽相同,董哥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信号相对较弱。其原因是董哥洞区域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二者之间的反相位关系削弱和改变了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这一特征反映了不同季风区域、不同周期的气候变化主导因素可能有所差异。分析结果同时显示,在~3 000 aBP,东亚区域气候模式可能发生了重大转折。
苏志华杨小强王建华曹玲珑阳杰金钢雄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小波变换气候变化
广州地区晚第四纪孢粉气候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广州地区南北2个不同沉积地貌区的钻孔进行孢粉分析,结合测年和沉积信息,分析了广州所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经历了偏冷干-偏凉干-暖湿-热湿-偏凉干-冷干的变化过程,末次冰期对本区具有明显影响,使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孢粉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全新世气候明显转暖湿,整体上以暖湿为主,但出现了一些小的气候波动事件,最明显的是在2 250 a BP前后偏凉干的变化;该区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经历过一次海侵,两孔反映的气候期和海平面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两孔在地层、沉积相和孢粉特征上的差异是地理位置、沉积环境和基座地貌等差异造成的。
王晓静王建华曹玲珑阳杰杨小强彭卓伦金钢雄
关键词:古气候孢粉晚第四纪珠江三角洲
珠江口外内陆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形态特征、控制因素及生态风险分析
2014年
2011年对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22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r、Ni、Cu、Pb、Zn、Cd和As含量、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了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外内陆架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为由陆向海的方向,随着水深增大而逐渐降低。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Ni、Cu、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Zn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与可还原态。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比重Cd最高,Cr最低,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各元素非残渣态在平面上的分布与总量分布模式相关性较好,因此,珠江口外内陆架海域通过总量来确定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重金属元素与黏土含量、可还原态Fe、Mn含量普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珠江口外内陆架的重金属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来源于附近大陆的物质输入。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各元素综合风险评价除Cd为高风险外,Cr元素综合风险评价为无风险;其余为中一低风险等级。
黄楚光王建华曹玲珑倪志鑫金钢雄瓦西拉里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内陆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