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友良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一体化
  • 1篇容积率
  • 1篇土地财政
  • 1篇转型期城市
  • 1篇旧城
  • 1篇旧城改造
  • 1篇居住
  • 1篇居住用地
  • 1篇核心区
  • 1篇案例分析
  • 1篇GIS分析
  • 1篇财政
  • 1篇长三角
  • 1篇长三角一体化
  • 1篇城市
  • 1篇城中村
  • 1篇城中村改造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李郇
  • 4篇郭友良
  • 1篇袁奇峰
  • 1篇李凤珍

传媒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郭友良李郇张丞国
关键词:容积率
转型期城市居住用地更新的空间加密化研究——广州市金花街改造再考被引量:7
2018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市金花街改造项目(1988~2003年)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主导下改造方案的调整过程和改造空间特征,探讨居民诉求和政府旧改政策对旧城空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花街居民的原地安置诉求和城市政府依此设计的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造安排,乃是影响旧城空间的重要原因;在准市场化融资方式和福利化拆迁安置方式下,城市政府提出的有关提供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居民临时安置问题和让居民原地安置的要求,使改造规划多次提高改造容积率,以保持改造经济平衡;改造后的金花街在房屋和人口两个维度呈现空间加密化的态势,即存在原地安置房叠加融资商品房、原地安置居民叠加购房迁入居民的社会空间现象,金花街改造并未出现以外来中产人口大规模替代原住低收入人口为基本特征的绅士化过程。最后,从引入转让开发权和鼓励微改造两方面对当前广州的旧城改造提出政策建议。
郭友良李郇
关键词:旧城改造
融入核心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战略思考被引量:4
2012年
2000年以后南京市提出建设江北副中心的规划构想,目标是建设江北地区为辐射苏北与安徽、疏解主城压力的副中心。随着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应该置于这一背景下考虑。凭借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江宁成为南京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性"机会空间",南京应该沿走廊向南拓展。
郭友良杨廉袁奇峰李郇
广州市土地财政实现的空间过程研究——基于2005—2010年土地成交数据的GIS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聚焦于广州市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扩张的关系,以期探究土地财政实现的空间过程,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城市土地财政实施机制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张作用的认识。为寻求土地出让数据的空间特征,应用GIS软件对2005—2010年广州土地成交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为了最大化获取土地出让收益,广州市政府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供应管理两类土地经营手段来提升土地价值,而这种土地经营手段导致了城市空间向外拓展时,出现向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空间集聚。
李郇李凤珍郭友良
关键词:土地财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