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冲

作品数:3 被引量:1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四川盆地
  • 3篇盆地
  • 2篇页岩
  • 1篇压裂
  • 1篇页岩气
  • 1篇志留纪
  • 1篇志留系
  • 1篇微相
  • 1篇下志留统
  • 1篇小层
  • 1篇小层划分
  • 1篇龙马溪组
  • 1篇含气
  • 1篇含气量
  • 1篇测井
  • 1篇测井评价
  • 1篇测井评价方法
  • 1篇沉积微相
  • 1篇成岩作用
  • 1篇储层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田冲
  • 2篇张鉴
  • 1篇周肖
  • 1篇赵圣贤
  • 1篇邹春艳
  • 1篇王兴志
  • 1篇万茂霞
  • 1篇谢冰
  • 1篇王兰生
  • 1篇杨跃明
  • 1篇钟光海
  • 1篇刘文平
  • 1篇罗超
  • 1篇严玉霞
  • 1篇彭骁
  • 1篇孔令明
  • 1篇易力

传媒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含气量的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27
2016年
含气量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参数指标,其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页岩气区块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而页岩气含气量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地层压力、地层温度、总有机碳含量等。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开展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储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 :(1)通过页岩岩心等温吸附实验,建立了兰格缪尔方程关键参数计算模型,并对吸附气含量主要影响因素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及校正,提高了吸附气含量计算精度;(2)开展页岩储层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精细评价,为精确计算游离气含量奠定了基础;(3)由于吸附态甲烷占据一定孔隙空间,扣除吸附气体积影响后,总含气量计算精度较高,与岩心分析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实验与理论的结合,所形成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含气量评价方法在该区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现场试油层位的优选和区块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钟光海谢冰周肖彭骁田冲
关键词:四川盆地志留纪页岩气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成岩作用被引量:29
2015年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实验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共7类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又包括了硅质、碳酸盐和硫化物胶结,总结了硅质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以及钙质胶结物发育的主控因素。在N3井单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段、次优页岩储层段与非页岩储层段经受了不同成岩事件的改造,其中优质页岩储层段经历的主要无机成岩作用除压实作用外,均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存在明显联系。通过多项成岩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现今处于中成岩B亚期—晚成岩阶段。无机矿物成岩作用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储层孔隙的保存、发展和演化,同时也影响着岩石的力学性质和页岩储层的吸附能力;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排出的天然气是页岩气的物质来源,同时其在热成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有机质纳米孔隙增大了储层孔隙度并提高了储层吸附能力。
孔令明万茂霞严玉霞邹春艳刘文平田冲易力张鉴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成岩作用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小层划分与储层精细对比被引量:82
2016年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工作已经从初期的资源调查、评层选区阶段进入大规模效益开发阶段,开展页岩地层小层划分及页岩储层精细对比,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重要指导。通过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及实验分析资料对典型井的岩性、地层层序、沉积旋回、古生物等研究,进行区域小层划分;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对比及页岩储层精细对比,探讨各小层储层与产量影响关系。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底部龙一1亚段由下至上进行"四分"小层:龙一1^a、龙一1^b、龙一1^c和龙一1^d,龙一1^b小层为全盆地标志层,对比性高龙一1^a、龙一1^b小层沉积微相以炭质泥棚级、硅质泥棚级为主,区域延续性好,为优势相带;龙一1^a、龙一1^b小层页岩储层以Ⅰ类为主,纵横向连续性好,龙一1^c、龙一1^d小层页岩储层以Ⅲ类和Ⅱ类为主,储层连续性差。通过生产井压裂效果分析表明,靠近龙马溪组底部的龙一1^a小层和龙一1^b小层优势微相发育,且Ⅰ类储层连续性好,其压裂效果好于顶部龙一1^c、龙一1^d小层。
赵圣贤杨跃明张鉴王兰生王兴志罗超田冲
关键词:四川盆地小层划分沉积微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