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健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捕食
  • 1篇夜蛾
  • 1篇幼虫
  • 1篇生活史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饲料
  • 1篇饲料饲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分析
  • 1篇人工饲料
  • 1篇资源调查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物种丰富度
  • 1篇斜纹夜蛾
  • 1篇昆虫
  • 1篇昆虫种类
  • 1篇昆虫资源

机构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陈科伟
  • 5篇温健
  • 2篇付浪

传媒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杜鹃三节叶蜂卵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被引量:2
2013年
调查研究了杜鹃三节叶蜂卵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杜鹃三节叶蜂偏好于植株上层以及枝条的末端产卵。其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模型分别为m*=8.86+1.65 m、lg(S2)=0.6341+1.6268×lg(m),对模型的参数分析表明,杜鹃三节叶蜂卵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大;运用Iwao m*-m回归模型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在不同密度、不同准确度要求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贾彩娟林贝满曾振平袁银温健梁嘉浩陈科伟
关键词:抽样技术
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被引量:29
2015年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控制作用,观察了叉角厉蝽的捕食行为,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对其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攻击率大小顺序为:5龄若虫>雌成虫>3龄若虫,对3龄黄野螟幼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9、15.38及12.85头。当猎物密度固定为50头/盒时,随着叉角厉蝽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也逐步增加,但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则减弱,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另外,叉角厉蝽的捕食效能也因空间环境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空间越大,其捕食率越低。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估叉角厉蝽对黄野螟的控制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技术提供了依据。
李文华贾彩娟陈惠平付浪温健陈科伟
关键词:捕食行为
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昆虫资源调查及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2012年7月-2013年7月,对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昆虫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期间共采集昆虫标本2934号,鉴定出166种,隶属17目98科。通过对不同生境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统计分析得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29;南亚热带常绿灌丛昆虫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8。各种生境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0889-0.2690之间,随着植被构成和环境小气候的差别越大相似性系数越小,说明梧桐山风景区各个生境之间昆虫群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对不同垂直地带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统计分析得出,海拔介于300-600 m地带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30,海拔900 m以上地带昆虫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06。不同垂直地带昆虫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海拔300-600 m>海拔600-900 m>海拔100-300 m>海拔900 m以上。
温健李文华贾彩娟林贝满梁嘉浩陈科伟
关键词:昆虫种类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
杜鹃三节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Vollenhoven)是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为害杜鹃花科Ericaceae的多个栽培种类,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及观赏价值。本试验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对杜鹃三节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鹃三节叶蜂在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一年发生7代,以蛹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蛹陆续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上中旬即开始产卵,4-9月份有明显的世代重叠,11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46 d。卵集中产在杜鹃嫩叶叶背与叶缘表皮之间。幼虫共5龄,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1-2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在植株基部周围的土壤中或枯枝落叶层间吐丝结茧化蛹,化蛹深度在距地表2-5 cm左右。
付浪贾彩娟温健陈科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活史
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对昆虫的捕食能力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评估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的方法,以黄粉虫作为中介猎物饲养的叉角厉蝽为对照,评价了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幼虫及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3龄幼虫、5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两种饲料饲养的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人工饲料组饲养的各虫态叉角厉蝽与对照组的对黄粉虫幼虫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7.20、9.20、14.60头,对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4.20、5.80、6.20头,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从取食猎物数量上来看,仍保持较强的捕食能力。
宫靖垚陈科伟温健温健朱永基
关键词:人工饲料黄粉虫斜纹夜蛾捕食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