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淳阳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城镇化
  • 2篇人口
  • 1篇地城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配置
  • 1篇人口城镇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视角
  • 1篇生态足迹
  • 1篇土地城镇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评价及影响因...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组合赋权
  • 1篇组合赋权法
  • 1篇协调度
  • 1篇协调发展

机构

  • 6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潘洪义
  • 6篇淳阳
  • 3篇周介铭
  • 2篇蒋贵国
  • 2篇邓元杰
  • 1篇冯林
  • 1篇朱晚秋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口-经济-空间-社会视角下的城镇化时空演变--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当前,四川省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尤为突出。基于协调度概念,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4年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协调度水平总体偏低,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子系统均呈现上升趋势,彼此间差异在逐年减小,由人口导向型城镇化转变为经济导向型城镇化;全省综合城镇化和协调度水平(除攀枝花外)均表现为沿盆地中心向外围呈放射状衰减的空间分布格局。
淳阳潘洪义吴佳俣
关键词:城镇化协调度
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四川省及各地市2003—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地市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协调发展度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阶段式增长,2014年总体上达到高度协调发展水平;各地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类型,其中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型、波动起伏型等4种类型,土地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快高、高慢低等6种类型;在空间视角下四川省各地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地市协调发展度平均水平由2003年的0.36增长至2014年的0.58,并且所有城市在2014年都已达到中等磨合协调发展及其以上水平;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区域同质化"带动作用显著且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2007年为四川省各地市协调发展速度的分界点.
邓元杰潘洪义蒋贵国税丽淳阳冯林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
基于基尼系数的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被引量:2
2018年
从城镇化内涵出发,在人口-经济-社会-空间视角下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优化配置模型,得到四川省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优化配置方案。研究表明,优化方案与现行规划方案相比基尼系数由0. 311下降到0. 295,公平性显著提升。根据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减幅度将21个地市(州)划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优化建议。
淳阳潘洪义吴佳俣周介铭
关键词:城镇化基尼系数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四川省城市化水平时空演变研究
2017年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对城市化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赋权时并不完全合理;采用AHP-熵值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结合重心转移模型和Arc GIS软件对2003—2013年四川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各城市间的水平差异较大,并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全省城市化水平重心转移距离和空间波动均较小,向东北方向偏移;四川省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集聚趋势在减弱,有随机分布的态势;川东北传统农业区和三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偏低,亟待转变发展方式.
淳阳潘洪义周介铭邓元杰吴佳俣税丽
关键词:组合赋权法
重心转移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以快速城镇化的四川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心耦合模型,对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转移路径及空间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水平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时空差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盆地中部高,由内至外逐层降低的圈层式分布格局,生态足迹水平呈现出以攀(枝花)成(都)绵(阳)为轴线,西北低、东南高的对称式分布格局;(2)新型城镇化重心持续北移、移动幅度较小、规律性明显,生态足迹重心先南移后向北回撤、移动幅度较大、规律性较差;(3)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的空间重叠性呈现先靠近后分离再靠近的波动态势,变动一致性由相反到趋同,空间耦合趋势显著。
淳阳朱晚秋潘洪义周介铭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足迹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文-生产-生态三维指标体系,对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SAS 9.4的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总功能值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功能值由49.35提升到62.84;各功能间协调性逐步增强,生产功能增长最为明显,其次是人文功能,生态功能增长缓慢,其中,社会保障、农产品生产、工业产品生产、资源维持与供给及文化功能均有所提升;通过SAS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工农产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水资源条件和政策支持等。通过分析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吴佳俣潘洪义淳阳蒋贵国
关键词:土地利用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