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云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13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玉米
  • 3篇利用效率
  • 2篇氮利用
  • 2篇氮利用效率
  • 2篇性状
  • 2篇玉米品种
  • 2篇施氮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土壤
  • 2篇磷利用
  • 2篇磷利用效率
  • 2篇根系
  • 2篇功能性状
  • 2篇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彭云峰
  • 4篇李春俭
  • 2篇彭正萍
  • 2篇李飞
  • 1篇方精云
  • 1篇马玮
  • 1篇张丽娟
  • 1篇闫慧峰
  • 1篇张瑜
  • 1篇袁硕
  • 1篇牛君仿
  • 1篇赵霞
  • 1篇曾勰婷
  • 1篇石岳
  • 1篇张吴平
  • 1篇方正
  • 1篇李飒
  • 1篇焦润兴
  • 1篇于鹏
  • 1篇杨华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农业工程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势物种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相反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氮富集的响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活性氮进入生态系统,探究氮富集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机理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功能性状,无论是性状加权平均值(CWM)还是性状功能多样性(FD)都可以反映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功...
张典业彭云峰李飞周国英杨贵彪王军郁建春杨元合
关键词:功能性状氮利用效率磷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磷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体内磷循环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以杂交玉米蠡玉16和冀单28为供试作物,采用供高磷(250μmol/L)和低磷(5μmol/L)营养液的石英砂培养方法,研究2个玉米品种的各器官干重和磷积累与分配、体内磷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循环、流动及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供高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的2个玉米品种各营养器官的干重、磷含量和木质部中运输的磷量显著降低;而磷在体内韧皮部的再循环显著增加,并且玉米各部位叶片活化出的磷主要是通过韧皮部循环至根中后,再经过木质部向上部新生叶运输的;体内光合产物与磷向上部叶的运输是不同步的过程。低磷时,与冀单28相比,蠡玉16的根冠比高0.10,整株干重和磷含量增加26.9%和12.0%,磷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12.1%和13.3%,木质部总磷向上部叶运输的比例高30.6%。说明低磷条件下,磷高效玉米品种生物量大是由于具有较大的根冠比,木质部中更大比例的磷被分配到上部新生叶以及其具有较高的磷吸收和利用效率。
袁硕李春俭彭正萍彭云峰王红张丽娟
关键词:玉米库源关系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钾素吸收及其分配被引量:47
2011年
为比较我国玉米生产中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钾素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特点,选择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6个玉米品种(白马牙、金皇后、中单2号、唐抗5号、农大108和郑单958)为材料,在田间相同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早期品种相比,现代玉米品种的发育进程慢,生育期长,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在大喇叭口期,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干重无显著差异;但其后现代品种的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干重积累速率也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其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吐丝期后,吐丝期后植株的干物重增加量约等于子粒产量,表明子粒产量与吐丝期后的干物质积累相关。与干物质累积规律不同,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含钾量在大喇叭口期就有明显差别,表现为50年代品种<70年代品种<现代品种。玉米对钾的吸收主要在吐丝期之前完成,吐丝期后钾素累积速率明显下降,50年代品种的钾素净增量甚至为负值。子粒中的钾主要来自于营养器官的再转移,从叶片中的转移量尤其多。与早期品种相比,绿熟型现代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从叶片中转出的钾更多。综上,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不同点在于,现代品种的叶面积更大,吐丝期后生育期更长,叶片衰老更慢,有利于子粒灌浆,形成高产;相同点在于,干物质和钾素的累积高峰不同步,子粒产量主要来自于花后的干物质积累,而子粒中的钾主要来自于营养器官的再转移。
李飒彭云峰于鹏张瑜方正李春俭
关键词:玉米品种更替干物质累积叶片衰老
不同氮吸收效率玉米品种的根系构型差异比较:模拟与应用被引量:43
2009年
【目的】研究玉米根系构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与氮吸收效率的关系,并通过根系功能-结构模型将根系构型可视化。【方法】以玉米自交系氮高效478与氮低效Wu31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种子根和不同轮次节根扫描,并以实测根长结果为参数,在改进的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根系形态进行模拟。【结果】氮高效自交系478的种子根和每一轮节根长度、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在土壤空间中的分布都优于氮低效自交系Wu312。从模拟的角度可以看出,478根系具有较大的生长速率和分支密度。对不同轮次节根的发生、生长和衰老规律研究表明,第1~3层节根仅占总根长的很小部分,其根长分别在播种后35、57和76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衰老;第4层以后的节根发生时间集中,与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吸氮速率迅速增加密切相关。第4层以后节根的根长均在播种后93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迅速衰老。【结论】玉米根系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差异是造成氮素吸收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以根系长度为参数,可以利用根系功能-结构模型实现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玉米根系构型差异的可视化。
彭云峰张吴平李春俭
关键词:玉米氮效率根系形态根系空间分布
优势物种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相反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氮富集的响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为活性氮进入生态系统,探究氮富集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机理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功能性状,无论是性状加权平均值(CWM)还是性状功能多样性(FD)都可以反映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功...
张典业彭云峰李飞周国英杨贵彪王军郁建春杨元合
关键词:功能性状氮利用效率磷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优化施氮高产高效生理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缺氮降低玉米产量;过量施氮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反而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合理施氮能够保证玉米不同生育期充足的氮素吸收,有利于最大产量的获得。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供氮水平影响玉米形态和生理过程的研究,从根系发育、叶片形态和光合作用以及穗发育的角度探讨缺氮减产、过量供氮不能增产的原因,以期为合理的玉米氮肥管理以及氮高效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杨华祁生林彭云峰
关键词:优化施氮玉米光合作用穗发育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最终产量与吐丝期穗的发育密切相关,而玉米穗发育受到土壤水分、氮素和其他养分营养调控。但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变化,怎样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至今还缺乏综合分析。该研究通过2 a的田间试验,比较了3个施氮处理下(0,150和300 kg/hm2,以N计),玉米吐丝期幼穗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它们与2个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在吐丝期,氮肥施用提高了幼穗干质量和穗轴上的小花原基数。同时,玉米幼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蔗糖和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穗粒数和百粒质量能够解释产量变异的91%,其中,穗粒数对最终产量的影响较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6,而百粒质量对产量的路径系数只有0.34。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分别解释二者变异的82%和59%。其中,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之和)对二者的影响大致相同,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和0.52;而淀粉主要影响了穗粒数,路径系数为-0.51;相对而言,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31。蔗糖含量对穗粒数和百粒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玉米吐丝期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受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并对玉米最终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该研究对揭示玉米产量形成对施氮的响应有一定参考价值。
曾勰婷彭正萍彭云峰
关键词:葡萄糖蔗糖可溶性蛋白穗粒数
土壤中的玉米根系生长及其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被引量:20
2010年
土壤中的根系如何生长?由于根系生长在土壤中无法直接观察和研究,使得对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和发育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养分的吸收了解很少。已知的关于土壤中根系生长的研究结果与室内控制条件下所获得的短期试验结果有很大不同。本文针对田间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根系发育规律、根系的更新和衰老、根长与根重的关系、根鞘形成、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min与取样方法,特别是在研究土壤中生长的根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田间条件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更多了解,并对目前国内进行的众多田间条件下的作物根系研究有所借鉴。
李春俭彭云峰牛君仿马玮闫慧峰焦润兴
关键词:玉米氮素利用效率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及其提升途径
2023年
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提升其碳汇能力对于深入认识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文献,本文总结了我国草地碳汇大小、空间格局及其未来趋势,并提出了提升草地碳汇的可能途径。结果发现,不同研究对我国草地碳源汇特征的估算差异较大,大小介于-3.4~17.6 Tg C year^(-1)(1 Tg=10^(12)g),中值为13.0 Tg C year^(-1)。模型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草地碳汇呈增加趋势,由1970s—2010s的12.8 Tg C year^(-1)(不同研究结果的范围:-3.6~18.0 Tg C year^(-1))增加至2050s的29.0 Tg C year^(-1)(10.3~50.0 Tg C year^(-1))。通过构建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体系、加强重大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草地建设、利用碳汇植物提升荒漠化草地碳汇、以及实施有效的生态奖补政策等手段,有望进一步提升草地固碳能力。未来亟需在草地碳通量长期联网观测、碳循环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反馈机制、数据—模型融合等方面加强研究,以降低草地碳汇估算中的不确定性。此外,还需加强草地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碳循环观测和模拟研究,从而针对性地恢复退化草地碳汇功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彭云峰常锦峰赵霞石岳白宇轩李秦鲁姚世庭马文红方精云杨元合
关键词:碳库碳循环全球变化
高寒草原土壤N2O排放对不同氮水平的响应及其微生物机制
温度是高寒生态系统主要限制因子。在高寒草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即使土壤氮素有效性超过了植物对氮的吸收,但由于土壤温度的下降抑制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N2O排放可能不出现指数上升的趋势。
彭云峰
关键词:一氧化二氮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