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土壤微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开发
  • 1篇地下水开发利...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岩溶
  • 1篇有机碳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随机变量序列
  • 1篇碳通量
  • 1篇碳循环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作者

  • 5篇张莹
  • 4篇李强
  • 3篇刘畅
  • 2篇靳振江
  • 2篇宋昂
  • 1篇孙平安
  • 1篇于奭
  • 1篇梁月明
  • 1篇吴夏
  • 1篇黄雅丹
  • 1篇郭佳怡
  • 1篇王腾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岩溶生物地球化学
李强吴夏于奭孙平安张莹刘畅
气候变化严重依赖微生物的反应,揭示水圈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形成、代谢特点、环境适应机制及生态功能等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地球生态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水圈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与其栖息环境的理化性状密切相关。据统...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地下水开发利用
培养条件下双酚A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人工合成的典型环境激素分布极为广泛,然而不同浓度和土壤通气条件下BPA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特征的影响鲜见报道.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BPA浓度(0、0.25、0.50、1.00、2.00 mg·kg-1)和土壤通气条件(有氧和厌氧)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通气条件一致情况下(有氧条件或者厌氧条件下),不同BPA浓度添加下微生物丰度指数差异显著,而微生物均匀度指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差异不显著;BPA浓度为0.50 mg·kg-1时,微生物基因丰度在厌氧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而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基因丰度却达到最小值;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PA浓度、土壤通气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细菌基因丰度影响差异显著,而只有土壤通气条件对真菌基因丰度影响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相对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能更加灵敏地指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BPA浓度为0.50 mg·kg-1时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基因丰度变化的一个临界值,相对于真菌基因丰度指数而言,细菌基因丰度指数对BPA添加浓度及土壤通气条件响应更加灵敏.
刘畅黄雅丹张莹靳振江梁月明宋昂王腾郭佳怡李强
关键词:双酚A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群落
是“岩溶碳汇”还是“岩溶碳通量”?被引量:4
2015年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问题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决定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速度和程度。在过去50年,陆地和海洋作为全球碳循环的主要汇呈增加趋势,而岩溶作用(CaMg(CO_3)_2+2CO_2+2H_2O  Ca^(2+)+Mg^(2+)+4 HCO_3^-)则通过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层)的密切联系成为联系陆地和海洋碳库的纽带。尽管岩溶作用在水循环和生物圈的作用下,每年可产生约8亿t的碳通量,使岩溶作用过程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目前研究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的条件下,将岩溶作用这一可逆过程直接认定为岩溶碳汇有不妥之处。因此,在没有涉及生物固碳效应的前提下,应当将岩溶作用参与的碳循环表述为岩溶碳通量。
张莹李强
关键词:岩溶碳通量碳循环
混合相依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质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独立性和更深层次上的规律性.而概率极限理论不仅是概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概率论中数理统计学科和其他分支的重要基础,极限理论是每一位概率统计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工具.在20世纪50年...
张莹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会仙岩溶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为揭示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关系,文章以广西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系统中的湿地、稻田和旱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除有效磷、速效钾外,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湿地>稻田>旱地,说明岩溶湿地在维持土壤碳库以及营养元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会仙湿地中有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分数低于稻田和旱地,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活动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除蛋白酶外,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质量分数均在湿地中最高,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质量分数在湿地中较高相吻合,并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图,可知会仙岩溶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湿地首先被开垦为稻田,随着土壤自然肥力的下降最后被开垦成旱地,因此在生态演替不可逆转的条件下,将稻田作为人工湿地加以保护是维持湿地生态环境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张莹刘畅宋昂靳振江李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典范对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