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立
-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联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到我院呼吸科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27±13.93)岁;均予以波生坦+他达拉非联合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基线及治疗3个月后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WHO FC)、6 min步行距离(6 MWD)、Borg呼吸困难评分、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及总胆红素、NT-proBNP、血尿酸、转氨酶等理化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 MWD、呼吸困难Borg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改善(P<0.01),伴有心包积液的患者由基线时的11例减少至3例(P<0.05);同时总胆红素、NT-proBNP、血尿酸指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右心房面积、右室流出道、转氨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无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改变治疗方案。结论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力,两药联用可能会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且用药相对安全。
- 张向荣梁培强梁培强张建立张建立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他达拉非肺动脉收缩压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联合尿激酶胸腔冲洗治疗急性脓胸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脓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膜腔有大量脓性渗出液积聚[1]。产生脓胸的最常见的原因为细菌性肺炎累及胸膜腔,其他原因包括肺癌、食管破裂、胸部外伤、纵膈炎蔓延等[2]。脓胸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支持、抗感染和胸腔引流,其中胸腔引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3]。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引流脓液方法。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由于管腔细、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痛苦小,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而脓胸患者由于积液浓稠,易堵塞导管、不易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是否适合脓胸的治疗在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通过Meta分析比较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冲洗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法治疗脓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 刘国才刘玉强张建立王婉姜鹏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脓胸
- 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期间,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已成为人们常见的防护措施。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佩戴口罩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尚少有研究。目的探究佩戴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对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2022-06-30—08-10于新疆军区总医院确诊的30例慢阻肺患者,使用随机数分组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N95口罩组(n=15)和外科口罩组(n=15)。N95口罩组和外科口罩组分前后两个阶段相互交叉进行,当首轮试验(规范佩戴口罩后患者在跑步机上以4 km/h的步行速度行走20 min)结束并经过24 h洗脱期后,将外科口罩组与N95口罩组患者对调后进行次轮试验,步骤与方法同第一阶段。试验结束时所有患者立即完成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计算试验后与试验前变化幅度。监测试验过程中患者的最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和最快呼吸频率,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了试验。与外科口罩组相比,N95口罩组试验后与试验前酸碱度(pH)变化幅度〔0.013(0.020)与-0.004(0.01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变化幅度〔1.2(1.2)mmHg与0.5(1.6)mmHg)〕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变化幅度〔12.5(10.5)mmHg与5.0(13.2)mmHg〕均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01、0.002)。试验中患者佩戴N95口罩出现呼吸困难者25例(83.3%),佩戴外科口罩出现呼吸困难者16例(53.3%);与佩戴外科口罩相比,慢阻肺患者佩戴N95口罩出现呼吸困难的相对危险度(RR)为1.563〔95%CI(1.078,2.264),P=0.012〕。结论与佩戴外科口罩相比,慢阻肺患者佩戴N95口罩更易导致pH、PaCO_(2)、PaO_(2)发生变化,影响气体交换,发生呼吸困难。
- 刘健刘健艾力扎提·艾则孜常蕊静张建立张建立姜鹏
- 关键词:气体交换随机对照试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0为临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指标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患有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收治时间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行有创通气方案至逐步脱离呼吸机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以GCS=10分时为标准拔除气管插管,将GCS<10分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改为GCS≥10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无创通气方式,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及呼气末正压;观察两组患者在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住院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拔除插管前后比较血气分析指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6,x^2=1.274;P>0.05);但PSV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x^2=2.652;P<0.05);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63,P<0.05)。结论:以GCS评分≥10为临界,对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指标可以指导临床早期拔管,利于改善患者恢复状况及减少相关疾病发生。
- 胡晓霞何艳梅努尔比亚.阿合依提张建立
- 关键词: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序贯通气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