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美丽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蛋白
  • 2篇心脏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综合征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2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高迁移率族蛋...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7篇康美丽
  • 4篇芦涤
  • 3篇魏洪杰
  • 3篇石俊婷
  • 2篇张敏莉
  • 2篇周琪
  • 2篇李星星
  • 1篇梁滨
  • 1篇张敏莉
  • 1篇朱皓
  • 1篇周旭晨
  • 1篇赵勇
  • 1篇刘俊
  • 1篇金鹏
  • 1篇金鹏
  • 1篇朱铭
  • 1篇朱铭
  • 1篇黄榕翀
  • 1篇周琪
  • 1篇刘涛

传媒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
梁滨黄榕翀康美丽史晓利李智刘俊朱皓周旭晨
关键词:前壁心电图
早期HMGB1水平与AMI患者行急诊PCI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水平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6例,分为发生院内心力衰竭组(心衰组,n=17)和非心衰组(n=69)。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发生心力衰竭时采集肘静脉测定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NT-proBNP)浓度,并同时于入院即刻采血测定HMGB1浓度。入院当时及发作心力衰竭24 h内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以及每搏排出量和每分排出量4项指标。分析血浆HMGB1水平与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反映心功能的每搏排出量、每分排出量、LVEF、E/A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反映心功能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心衰组比较,院内心衰组超声心动图4项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均降低,而早期HMGB1水平反而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HMGB1水平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超声心动图反映心脏功能的每搏排出量、每分排出量、LVEF、E/A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血浆HMGB1水平与AMI行急诊PCI患者心功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早期HMGB1水平与急诊PCI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金鹏周琪康美丽张敏莉朱铭芦涤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力衰竭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相关性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患者73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45例(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28例(SAP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四分位数又分为低积分组17例(Gensini积分≤17.0)、中积分组16例(Gensini积分>17.0~49.1)、高积分组24例(Gensini积分>49.1~73.2)、极高积分组16例(Gensini积分>73.2)。检测各组血浆HMGB1水平,分析血浆HMGB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关系。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各组冠状动脉斑块显像参数特征及HMGB1水平与斑块构成间关系。结果极高积分组血浆HMGB1水平[(5.68±0.21)μg/L]明显高于高积分组[(4.76±0.15)μg/L]、中积分组[(4.08±0.25)μg/L]和低积分组[(3.62±0.19)μg/L](P<0.05),高积分组高于中积分组和低积分组,中积分组高于低积分组(P<0.05);ACS组管腔面积[(5.32±2.71)mm2]和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0.75±0.14)mm]明显小于SAP组[(6.79±2.31)mm2、(0.81±0.11)mm](P<0.05),偏心指数(0.67±0.21)、斑块负荷[(64.70±9.98)%]、重构指数(1.12±0.31)和斑块面积[(11.48±3.34)mm2]明显大于SAP组[0.50±0.08、(52.12±8.17)%、0.79±0.14、(9.96±3.16)mm2](P<0.05),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5.98±3.69)mm2]与SAP组[(15.36±3.12)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MGB1水平与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呈正相关(r=0.378,P=0.031;r=0.311,P=0.026),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297,P=0.041)。结论血浆HMGB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易损性指标间有明显相关性。
金鹏周琪康美丽张敏莉朱铭芦涤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内超声高迁移率族蛋白B1病变程度斑块易损性
脉压、踝臂指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2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为高血压将其分成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中高血压组1182例,对照组1318例,分析PP、ABI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ABI、PP/ABI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1;t=4.22,P=0.01)。高血压组平均PP水平、CA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I〈1.0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BI≥1.0患者,两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1〈0.05);对照组ABI〈1.0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BI≥1.0者,两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1〈0.05)。两组内亚组间CACs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3〈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高血压组ABI与CACS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4.25,P=0.01〈0.05),对照组ABI与CACS无显著相关性(r=1.63,P=0.12〉0.05)。[结论]PP与AB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有预测价值,且与CACS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芦涤刘涛赵勇康美丽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
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的5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的ACS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行PCI手术的ACS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术的ACS病人中,抗血小板效果显著,且能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魏洪杰石俊婷张敏莉康美丽周琪芦涤
关键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对比分析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别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抗血小板作用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CS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均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联合替格瑞洛。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和高凝图形,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跟踪观察一年,评估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R和K分别为(6.07±1.13)min和(3.20±0.87)min,高于对照组(5.11±0.92)min和(2.53±0.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凝图形发生率为1.49%(1/67),低于对照组8.9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和3个月后PAI分别为(27.14±1.80)%和(36.20±5.59)%,高于对照组(24.30±4.26)%和(31.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血栓和心绞痛复发发生率为2.99%(2/67),低于对照组10.4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3.43%(9/67),高于对照组2.9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9%(3/67),低于对照组为8.9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抗血小板作用更迅速、有效,抗血栓作用和预后均显著好于氯吡格雷,但治疗过程中增加了相关性呼吸困难的发生。
魏洪杰石俊婷李星星康美丽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抗血栓作用
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经血栓弹力图结果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和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B组),每组55例。A组在冠脉支架术后仅应用氯吡格雷;B组在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两组用药时间均直至随访结束(3~8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8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情况;考察两组患者在随访8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再发心绞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3、6、8月后B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A组(P<0.05);心血管事件中B组患者靶血管再通(1.8%)和支架内血栓(1.8%)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靶血管再通(12.7%)和支架内血栓(14.5%)]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消化道严重出血1例,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而言,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的抗血小板效果较好;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择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是安全有效并能够于临床借鉴使用的方法。
魏洪杰石俊婷李星星康美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氯吡格雷抵抗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