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群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入侵植物牛膝菊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Mg2+、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PCR结果应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建立了适合于牛膝菊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25μL)为:Mg2+浓度2.0 mmol/L,dNTP浓度0.5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0.08 U/μL,引物浓度0.2μmol/L,DNA浓度1.5 ng/μL。筛选出扩增稳定、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8条,并确定了8条引物各自的最佳退火温度。
- 齐淑艳孔令群冯典兴杨彩霞
- 关键词:牛膝菊正交设计
-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对分布在辽宁省的牛膝菊属两种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quadriradiata)叶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的长、宽、周长、面积、长宽比、叶形指数和比叶重),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及叶片的表皮特征(气孔的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叶片的长宽比、叶形指数、单叶干重和比叶重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面积为牛膝菊<粗毛牛膝菊,差异非常显著(P<0.01).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数量多于上表皮的数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保卫细胞为肾形,气孔器类型为不规则形.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一层,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差异显著(P<0.05);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异面叶.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中脉仅有1束维管束,外有2层维管束鞘,属于C3植物类型.
- 昌恩梓齐淑艳孔令群李晓春申柳
- 关键词:入侵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