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小娟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台风
  • 3篇热带
  • 2篇气旋
  • 2篇热带气旋
  • 2篇环流
  • 2篇TC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潜热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暖
  • 1篇热带气旋强度
  • 1篇热带印度洋
  • 1篇温度异常
  • 1篇西北太平洋热...
  • 1篇西沙海域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西太平洋副高
  • 1篇夏秋季
  • 1篇结构特征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姚小娟
  • 3篇王蓉
  • 2篇黎伟标
  • 1篇王华
  • 1篇邓文君
  • 1篇李希茜
  • 1篇肖瑜璋
  • 1篇陈淑敏
  • 1篇宋萍萍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1篇大气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SST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MISST海温资料、表层海温实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重点对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域SST持续异常偏高,平均SST为历史同期最高。北部湾SST异常偏高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2020年夏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异常偏强偏西,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长期维持在南海北部,北部湾下沉气流持续偏强,为北部湾SST持续异常偏高提供极为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前期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与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持续异常偏暖影响,2020年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持续偏强,使北部湾长期处于西太平洋副高控制下,加剧了北部湾SST异常增暖。
姚小娟张海燕李希茜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厄尔尼诺全球气候变暖
201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TC生成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生成异常特征及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7月西北太平洋TC生成个数异常偏多、生成时间集中,7-10月TC生成位置异常偏西;(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月下旬持续减弱东退和20~60 d季节内振荡异常活跃是该时期西北太平洋TC频繁生成的重要原因;(3)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造成了201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为强盛副高控制,但在南海至菲律宾以东洋面季风槽活跃,该海域对流层低层形成气旋性涡旋、高空散度和低层涡度大、垂直风切变偏小、对流层中层湿度大。而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与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一致变化,越赤道气流偏弱,仅有位于105°E的越赤道气流较强,使得西北太平洋上空利于TC生成的环流西移;(4)受La Nina事件发展影响,赤道太平洋出现东风异常以及Walker环流异常偏西,使得与TC生成有关的大尺度辐合中心西移,造成TC生成位置偏西。
姚小娟张海燕
关键词:大尺度环流LA
进入西沙海域的TC活动的统计特征及环流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1949—2014年CMA-STITC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对进入的TC源地、路径、强度和频数等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其环境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每年9、10月份进入西沙海域的TC居多,进入时其强度不尽相同,以台风强度进入的居多;进入西沙海域的TC来源于西北太平洋和来源于南海的各占50%,前者进入时强度偏强,后者的偏弱;来源于西北太平洋的TC进入路径主要有4种,分别为穿过菲律宾北部、中部、南部和巴士海峡后进入西沙海域,穿过菲律宾中部进入的居多,其次为穿过菲律宾北部进入,穿过巴士海峡进入的极少,而来源于南海的路径较为怪异;进入西沙海域的TC个数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衰减)年份进入西沙海域的TC的源地、路径、强度和频数存在差异。来源于西北太平洋的TC以不同路径进入西沙海域其环流形势存在差异。
姚小娟邓婧娟
关键词:西沙海域TC统计特征环流
1208号台风“韦森特”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广东省沿海海洋站及近海浮标的实测资料,运用气象学和水文学等基础理论,对201208号台风'韦森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韦森特'中心经过地区出现气压随时间呈漏斗状急剧降升的变化特征;2)水汽...
王蓉姚小娟肖瑜璋王华宋萍萍
关键词:台风
文献传递
利用TMI反演的水汽凝结物对热带气旋潜热结构分布的探索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Measuring Mission)微波成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2A12水汽凝结物(Hydrometeor)反演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地区从1998~2009年的236个热带气旋个例的1776个"快照"(snapshot)的水汽凝结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水汽凝结物的时空变化与热带气旋强度演变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TMI2A12水汽凝结物资料显示出了热带气旋内部的细致结构及变化特征,水汽凝结物的峰值集中于数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的热带气旋眼壁及云墙区;在热带气旋发展过程中,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水汽凝结物增多且往其中心靠拢,从发展阶段到成熟阶段,水汽凝结物的大值中心基本上集中在距离热带气旋中心约50 km区域,而且强度越强的热带气旋,水汽凝结物的大值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的距离越近;在热带气旋消亡的过程中,水汽凝结物不断减弱且往外围扩散,逐渐扩展到远离中心的区域;(2)热带气旋强度与水汽凝结物的分布关系密切,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200 km范围内的水汽凝结物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200 km以外的外围水汽凝结物含量存在负相关;(3)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水汽凝结物的变化存在时间差,水汽凝结物的变化超前于热带气旋强度的变化,在热带气旋迅速发展之前数小时,热带气旋中心0~50 km环状区域的水汽凝结物含量就已经提前增加了,在热带气旋减弱前数小时到十数小时,即使热带气旋还处于它强度的鼎盛时期,其中心0~50 km环状区域的水汽凝结物含量就已经提前显著减少了,这种水汽凝结物的变化超前于热带气旋强度的变化的现象,可能是热带气旋强度预报的潜在线索。
姚小娟黎伟标陈淑敏
关键词:热带气旋强度
基于TRMM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水成物结构特征及其与强度演变联系的初步分析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中的微波成像仪TMI 2A12水汽凝结物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超强台风Chaba(0416)个例的水成物三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探讨了...
姚小娟黎伟标
文献传递
1208号台风“韦森特”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广东省沿海海洋站及近海浮标的实测资料,运用气象学和水文学等基础理论,对201208号台风"韦森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韦森特"中心经过地区出现气压随时间呈漏斗状急剧降升的变化特征;(2)水汽通量的增加反映出"韦森特"台风内部水汽输入的明显增加,从而使"韦森特"维持加强趋势。近地面水汽通量不断加大对台风的维持甚至加强是有贡献的;(3)"韦森特"西北行靠近的地区风速自东向西先后加大,并且风向是以台风中心为中心的逆时针圆周方向;在台风登陆前的风场平均风速明显大于登陆后的风速,且无论登陆前还是登陆后,大风区始终位于台风移动方向的后方;(4)在"韦森特"影响过程中,QF301和QF302浮标的有效波高和最大波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汕尾至台山沿海各站最大增水出现时间集中在台风登陆前后几小时内。增水持续时间与大风时间对应,显示风力是风暴潮增水发生的主要因素。强降水可能也是风暴增水发生的因素之一。
王蓉姚小娟肖瑜璋王华宋萍萍
关键词:台风
1208号台风“韦森特”南海近海强度突增特征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NECP/NCAR 1°×1°再分析资料,运用动力诊断方法,分析"韦森特"在南海北部近海活动时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中低层水汽净流入、涡度净流入、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及低层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为"韦森特"在南海北部近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垂直结构调整趋于对称,促进了"韦森特"加强;"韦森特"强度突增时间晚于低层垂直风切变迅速减小时间;"韦森特"强度峰值时间和低层质量净流入、水汽净流入峰值时间相同,但落后涡度净流入峰值时间18 h。
邓文君王蓉李茜希姚小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