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震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工程仿生学
  • 2篇减阻
  • 1篇德国牧羊犬
  • 1篇动力机械
  • 1篇动力机械工程
  • 1篇形态仿生
  • 1篇直喷
  • 1篇直喷汽油机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升阻特性
  • 1篇汽油
  • 1篇汽油机
  • 1篇燃烧
  • 1篇扰流板
  • 1篇足底
  • 1篇足底压力
  • 1篇流体
  • 1篇牧羊犬
  • 1篇轿车
  • 1篇功能表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5篇商震
  • 3篇田丽梅
  • 3篇任露泉
  • 2篇王银慈
  • 1篇李楠
  • 1篇胡国梁
  • 1篇高志桦
  • 1篇于秀敏
  • 1篇杜耀东
  • 1篇钱志辉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废气再循环对直喷汽油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仿真被引量:4
2016年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一台带有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系统的均质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injection,GDI)汽油机进气冲程至作功冲程排气门开启时段进行了三维仿真,研究了不同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λ对缸内状态及排放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温度场、火焰面密度、NO浓度场、CO浓度场、微粒浓度场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EGR率为10%时,能在对燃烧过程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排放质量;同时,在缸压稍有下降的情况下,λ=1.1时能有效降低排放质量;λ=1.0时能保持较高的缸压和中等的排放水平。
于秀敏商震张岳韬杜耀东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汽油机缸内直喷废气再循环燃烧仿真
基于多种步态的德国牧羊犬足-地接触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德国牧羊犬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常速行走、对角小跑、跳跃3种步态下的足-地接触作用特征,通过分析犬右前足的垂直地反力、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得出:试验范围内,犬右前足的垂直地反力峰值由其体重的0.69倍(常速行走)增长到其体重的1.43倍(跳跃);随着足-地接触冲击力的增大,犬右前足的主要着地区域和主要承力点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由常速行走的足外侧(第四指、第五指)逐渐调整为跳跃状态下的足中部(第三指、第四指)和掌垫区域,这种适应性调整有利于其足部缓冲储能功能的发挥。
钱志辉苗怀彬商震任露泉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步态足底压力生物力学
镶嵌式仿生耦合功能表面流体介质控制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模拟海豚镶嵌式皮肤结构,设计一种仿生耦合功能表面。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镶嵌式仿生耦合功能表面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流体计算采用CFX下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固体计算采用Transient structural。模拟结果表明,耦合功能表面湍动能、表面速度明显降低,表面柔性材料产生位移变形。模拟结果表明,表面柔性材料通过变形与基底刚性材料耦合,通过对流体介质的顺应实现对流体介质的控制;通过表面材料的弹性变形吸收部分能量,有效降低了流体介质的湍动能,避免了流固交界面能量过分交换而带来的能量损失。
田丽梅王银慈高梽桦商震任露泉
形态/柔性材料二元仿生耦合增效减阻功能表面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在流体介质运动中,皮肤可随着流体载荷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与皮下组织特有的非光滑结构形成动态耦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表面的现象,并依据仿生学相似原理,提出一种形态/柔性材料二元耦合功能表面设计的新思想,称之为仿生耦合功能表面(BCFS),该功能表面由不同属性的双层材料构成,利用面层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及面层材料与基底材料表面上仿生非光滑结构的耦合,对流体进行主动控制,实现增效减阻功能。探索了将这种仿生耦合功能表面(BCFS)在典型流体机械-泵上面的实现方法,并以效率为目标,进行了仿生耦合功能表面增效减阻功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耦合功能表面的仿生耦合水泵,效率提高了5%以上。
田丽梅高志桦王银慈任露泉商震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
基于形态仿生的轿车升阻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受鱼类利用中央鳍/对鳍对流体介质产生扰动来增加运动稳定性的启发,本文在轿车尾部增加功能类似中央鳍/对鳍的扰流板,称之为方案一;针对其阻力增加,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在车后窗及汽车后备箱表面添加棱纹形态仿生功能表面,称之为方案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案及原车模型在高速行驶状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一升力系数由原车的-0.06455降为-0.1516,后轮附着力增加,提高了轿车的操纵稳定性;方案二较好地梳理了尾部气流,延迟了气流的分离,与方案一比较,减阻率达到4.938%。
田丽梅商震胡国梁李楠
关键词:工程仿生学形态仿生扰流板减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