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志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准噶尔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样式、变形序列及棋盘格构造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自晚古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东部经历了多期陆内变形事件的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棋盘状构造,其形成演化是中亚造山带陆内变形的一个缩影,但其形成过程仍处于争议之中。此次研究围绕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的二叠纪至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变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不同板块边缘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来自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晚二叠世,准噶尔盆地遭受了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改造,盆地整体发生变形,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逆冲断层和褶皱,为准东地区乃至整个盆地的棋盘格构造奠定了基础。早—中侏罗世期间,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地区经历区域性伸展,在盆地东北、西北缘均发育重要的左行张剪性走滑变形,形成了大型的走滑双冲构造。晚侏罗世,准东地区经历近东西向缩短作用,导致了侏罗纪之前的地层再次发生近南北向褶皱,变形的动力则可能来自特提斯构造域的向北作用,使准噶尔盆地经历不同程度顺时针旋转。晚白垩世,准东地区经历近南北向缩短作用,导致了之前的近南北向褶皱和断层褶皱变形,准东的棋盘格构造样式最终定型。新生代晚期,准东地区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和强度相对较小。
- 任新成修金磊刘林刘德志谭星宇张北航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侏罗系石树沟群古气候分析
- 2019年
-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及盆地内钻井岩心的微量元素和重矿物等分析,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石树沟群古气候条件。头屯河组气候相对西山窑组沉积期已经开始向干旱气候演化,主要为半干旱气候,到齐古组沉积期气候出现明显变化,主要为干旱气候,湖平面明显萎缩。其中微量元素比值Rb/Sr(0.44~1.14)和Sr/Cu(1.38~16.9)指示半干旱-干旱气候,而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重矿物头一段以黄铁矿为主,反映水体发育的还原环境,头二和头三段砂岩重矿物则以褐铁矿和绿帘石为主,以浅水-暴露氧化环境为主。古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头屯河组一段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三角洲砂体是主要储集体,头屯河组二段至齐古组以干旱环境下季节性河流沉积为主,河道砂岩是主要储集体。
- 刘德志
- 关键词:古气候侏罗系准噶尔盆地
- 准中4区块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和压汞实验等方法,分析准中4区块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研究沉积相带与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较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中岩屑多为火成岩岩屑,矿物之间颗粒支撑,分选中等。储层物性整体上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的特征,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喉道多为分选较差的细喉型;局部方解石胶结物较发育,形成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在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曲流河边滩、三角洲分支河道等粗粒砂岩,泥质含量较低,物性较好。酸性流体对早期胶结物的溶蚀是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压实作用和后期方解石连晶式胶结是粒间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绿泥石黏土膜大量发育而堵塞喉道,造成局部储层渗透率较低。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郑胜乔玉雷谭星宇毛琳刘德志修金磊
- 关键词:次生孔隙储层物性成岩作用中上侏罗统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输导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分析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输导格架构成及输导特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机制.研究区内砂岩输导层包括J1s12输导层及J1b1输导层,对2套输导层的分布及成因类型进行综合评价,认为J1s12砂体为区内主要输导层;将区内断裂体系划分为深层油源断裂与浅层层间断裂,前者是油气垂向输导的最主要通道,后者是油气向圈闭聚集的重要通道.结果表明:现今构造格局不是准中1区块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成藏期主要输导层J1s12古构造脊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油源断裂沟通的圈闭及输导层古构造脊上与层间断层沟通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 刘德志许涛张敏张曰静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古构造三工河组侏罗系
-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流体相态及油气藏类型被引量:7
- 2024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沙湾凹陷超深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烃源岩热演化模拟实验分析了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产物类型,结合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实验数据,运用相图判别法和经验参数法对沙湾凹陷征10井地层流体相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征10井上乌尔禾组油气主要来自于下乌尔禾组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5%~1.46%,岩石热解峰温(T_(max))为433~446℃,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目前处于生轻质油阶段。②上乌尔禾组地层流体成分表现为凝析气藏的流体组成,地层温度为166.0℃,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地层压力为155MPa,远高于露点压力,地-露压差大,表明地层条件下流体呈凝析气相特征,但地下油气相态与地表采出流体相态具有一定差异。相图判别法和经验参数法烃类流体相态分析结果均显示,征10井上乌尔禾组气藏为含大油环的凝析气藏。③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紧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近源垂向输导,向局部隆起区运聚,巨厚的三叠系及上乌尔禾组中上部区域盖层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最终在局部隆起区形成岩性-构造凝析气藏。
- 王金铎曾治平徐冰冰李超刘德志范婕李松涛张增宝
- 关键词:凝析气藏二叠系准噶尔盆地
-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为例
- 2025年
- 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利用盆地腹部地区最新钻井资料及岩心样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包裹体分析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与克拉玛依组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演化差异控制了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克拉玛依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包壳式胶结、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绿泥石包壳是原生孔隙保存的最主要成岩矿物;上乌尔禾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充填式胶结、浊沸石胶结、浊沸石/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早期浊沸石胶结以及浊沸石、长石和火山岩岩屑酸性溶蚀是次生孔隙发育的关键成岩作用。受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高能相带强水动力淘洗,储层原始孔隙结构优越,与早成岩期的绿泥石包壳及强超压共同控制原生孔隙的保存。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水化蚀变成因的高硬度浊沸石早期胶结,抵抗了快速深埋阶段的压实减孔。多期生烃酸性流体伴随超压传递促进硅铝酸盐矿物溶蚀增孔。低地温背景下,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仍处于中成岩A-B期,减缓了成岩演化进程,有效孔隙发育的下限深度增加。
- 王继远王斌王斌胡宗全商丰凯刘德志邱岐李振明邱岐
- 关键词:优质储层准噶尔盆地
- 准中部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南部物源条件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准中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南部物源主要提供以中-高级变质岩为主的物源,包括一些火山岩和沉积岩物源。南部三工河剖面头屯河组粗相带、工区内砂岩岩屑、重矿物特征及地震特征表明南部物源是研究区重要的沉积物源之一,但是对准中4区块影响范围相对有限,最大影响范围在研究区的东南部D6-D7井附近,而且范围逐渐缩小,头屯河组上段和齐古组沉积期南部物源难以进入准中4区块。
- 刘德志
- 关键词:头屯河组侏罗系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征10井区克拉玛依组为例
- 2024年
- 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一般较差,单井油气产能低,但中国石化探区沙湾凹陷近期钻探的征10井却在埋深6700m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钻遇了优质厚层储层,常规测试即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了揭示该套储层的特征及有利储层主控因素,明确该地区超深层碎屑岩勘探方向,降低该区下步油气勘探的风险,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资料综合分析,并结合储层成岩演化,探讨了该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特征及有利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10井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超深层碎屑岩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细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孔隙与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1%,平均渗透率为2.85mD,整体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及低孔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压共同控制了该区有利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其中,沉积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沉积的细砂岩分选及磨圆较好,泥质杂基含量低,储层物性较好,是有利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早期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钠长石胶结物后期被酸性溶蚀使得溶蚀孔隙增加,是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油气持续充注所形成的异常高压,形成时间早且长期持续发育,起到了重要的建设作用。研究成果对该地区下步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王捷王千军郑胜刘德志刘博奥徐天野
- 关键词:碎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被引量:12
- 2023年
-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盆地原型、层序格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系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具有大型坳陷湖盆发育背景,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坡度小,物源供给充足,水体极浅且频繁动荡,氧化和还原环境交替出现,且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低杂基含量、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长距离搬运、强水动力淘洗、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腹部地区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沉积时期优势水系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整体自北向南延伸,发育乌尔禾、克拉玛依及克拉美丽3大物源体系。盆内地形分带性明显,形成扇三角洲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区、前缘区和湖区4个相带,由此在腹部地区形成了“大平原、小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格局,其中平原区和前缘区均为有利砂体发育地带。
- 王斌王斌邱岐陆永潮刘德志杜学斌杜学斌李祥权
- 关键词:上二叠统下三叠统
-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发育特征与孔隙演化定量表征被引量:8
- 2023年
- 腹部下组合(二叠系—三叠系)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多井钻揭6 km以下优质碎屑岩储层,大大突破了传统碎屑岩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确储层发育状况及孔隙演化过程是确定油气能否富集成藏的关键问题。以腹部地区典型钻井为例,综合岩石薄片镜下分析、孔渗测试、图像分析技术、孔隙度演化定量表征及包裹体测温和盆地模拟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全面剖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下组合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定量恢复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腹部下组合中三叠系百口泉组砂体最为发育,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及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次之;各层位岩石类型均以岩屑砂岩为主,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屑,长石、石英含量偏低,二者之和普遍低于20%;克拉玛依组原生孔隙发育,物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13.18%。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以次生溶蚀孔为主,溶蚀物质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屑、浊沸石胶结物及少量长石,二者物性较其上覆克拉玛依组差;克拉玛依组孔隙演化经历较弱压实(压实减孔量21.08%)、弱胶结(胶结减孔量2.88%)和弱溶蚀(溶蚀增孔量1.4%),现今高孔隙度主要得益于弱压实、晚期弱胶结作用下原生孔隙的大量保存;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经历强压实(压实减孔量分别为26.60%和26.43%)、强胶结(胶结减孔量分别为7.43%和11%)和中等—强溶蚀(溶蚀增孔量分别为6.32%和4.21%),溶蚀作用是二者增孔的最主要途径,但不足以弥补强压实和强胶结的减孔效应,导致二者现今孔隙度较低。
- 张关龙王继远王斌王斌刘德志穆玉庆穆玉庆
- 关键词:孔隙演化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