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海
- 作品数:4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大杨树盆地中生代岩相特征及沉积模式被引量:7
- 2008年
- 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表明,大杨树盆地中生界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地层主要由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组成,根据龙江组、九峰组和甘河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其岩相类型可归纳为火山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冲积相和湖沼相,以及其间的过渡类型.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相带分布具有相似性,盆地内各拗陷的西部以溢流相的火山熔岩和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为主,东部以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和冲积相的砾岩、砂岩及泥质岩为主,中部为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和湖沼相的砂、泥岩及煤层.九峰山组冲积相和湖沼相占优势.甘河组以溢流相和爆发相为主.由于不同时期火山活动强度和湖盆发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沉积模式有所差别.
- 刘廷海佟卉李桂范向淑敏
- 关键词:大杨树盆地中生代岩相特征
- 渤中凹陷莫霍面特征及盆地形成机制被引量:5
- 2008年
- 横切渤中凹陷的长电缆地震剖面长约100km,记录时间达14s,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地幔。长电缆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渤中凹陷莫霍面起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渤中凹陷古近纪及新近纪的快速沉降主要是在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双重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渤海湾盆地整体上表现出以裂陷作用为主、拉分作用为辅的联合形成机制。
- 刘廷海李思田高坤顺郭铁恩彭刚杨波任志勇
- 关键词:渤中凹陷渤海湾盆地
- 辽东湾北区油气藏特征、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7
- 2007年
- 辽东湾北区已发现3个油气田和十几个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及其两侧,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产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前第三系潜山,储层类型多样,油藏多为常压,油气藏以气为主且主要为凝析气,多为超压,油气成藏较晚(主要在12.2~2.6Ma);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储层和超压,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油气藏纵向分布主要受超压控制;辽东湾北区油气成藏具“凹中隆”型复式成藏特征,“潜山+披覆块状超压油气藏”和“潜山+披覆常压油气藏”是区内主要成藏模式。
- 刘廷海王应斌陈国童韦忠花柏春玲
- 关键词:油气藏特征
- 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被引量:36
- 2007年
- 对比研究渤海海域及周边陆地油区主要气田特征,发现渤海海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有两点:存在相对富气凹陷,气源岩为偏腐殖型或高成熟腐泥型;富气凹陷的古近系发育高压异常厚层泥岩封盖层。渤海海域主要有5种天然气成藏模式:①封盖层下A型,即新生、新储、新盖型;②封盖层下B型,即新生、古储、古盖型;③封盖层内型,指在高压异常泥岩内部形成的气藏;④封盖层上A型,指天然气沿输导层与断裂垂向运移进入浅层,聚集在局部盖层发育区,形成的小规模天然气藏;⑤封盖层上B型,即由浅层稠油油田原油生物降解形成的较"干"的天然气聚集于油田之上的地层而形成的气藏。其中,封盖层下型形成的气藏充满系数(程度)最高,储量规模最大。就地区而言辽中凹陷北洼和渤中凹陷为相对富气凹陷,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
- 薛永安刘廷海王应斌张国良韦忠花
- 关键词:主控因素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