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升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粒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灾害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利用
  • 1篇水资源利用现...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气候
  • 1篇粒度空间
  • 1篇可持续利用
  • 1篇涝灾
  • 1篇湖泊沉积
  • 1篇季风
  • 1篇季风气候
  • 1篇规划区
  • 1篇旱涝
  • 1篇旱涝灾害
  • 1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东升
  • 3篇张虎才
  • 2篇常凤琴
  • 2篇吴汉
  • 1篇陈思思
  • 1篇李华勇
  • 1篇段立曾
  • 1篇卢慧斌
  • 1篇蒙红卫
  • 1篇李楠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异龙湖湖泊沉积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对异龙湖短钻岩芯沉积物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并参考实验室其他项目组137Cs-210Pb方法建立的年代标尺,讨论了异龙湖流域188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岩芯35~25 cm段(1880—1936年)碳酸盐含量、中值粒径均值较高,表明这一时期为暖湿气候,TOC含量处于低值且平缓,证实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至25~15 cm段(1936—1996年)碳酸盐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根离子等其他化合物含量、反应条件、过程及碳酸盐沉淀保存条件发生改变,在此种情况下,指标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岩芯15~0 cm段(1996—2013年)沉积物粘土含量升高,砂含量降低,应与异龙湖流域防护林工程有关,这一时期的指标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强度较之前有所减弱,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恢复流域生态。
陈思思张虎才常凤琴吴汉卢慧斌刘东升
关键词:粒度碳酸盐有机质
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6年
选择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区的泸沽湖作为研究对象,对南部主湖区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合湖泊周围自然地理要素,探讨了粒度各组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泸沽湖南部主湖区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少数样品为砂质粉砂、砂,砾石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湖滨带,其中粉砂是该研究区的优势粒级。另外,南部主湖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各组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研究区东南侧及西南侧由于受入湖河流(山跨河、三家村河)的影响,导致黏土组分呈舌状分别向北、向东北方向延伸,但东南侧由于受湖水外流形成的定向湖流顶托作用,对研究区物源的贡献较弱;研究区西北部砂组分由于受到悬移作用和定向湖流影响,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凸出;由于受反时针环流作用的影响,大量细粒物质由研究区北部和西南侧悬移至研究区南部并沉积下来,使得此处有大量细物质沉积。同时指出,泸沽湖南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特征受控于湖泊沉积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程度的差异,研究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不仅对于认识湖泊水动力及物质输入状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合理选择钻孔岩芯位置、开展湖泊沉积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吴汉常凤琴张虎才李华勇蒙红卫段立曾刘东升李楠朱梦姝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
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5年
通过对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的全面阐述,包括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制定出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七大对策。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文献参考法、调查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八大对策,可以为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方法,可以帮助实现宿州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东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现状可持续利用
昆明1322年至2013年旱涝历史的重建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云南省气象灾害史料》、《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云南卷》记载的昆明旱涝灾害资料,通过数学分析、旱涝指数化等级划分,重建昆明元代以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昆明1322年至2013年旱涝灾害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并对昆明旱涝灾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322年至2013年昆明692 a旱涝灾害频发,且以涝灾为主。小波分析结果指出昆明旱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第一主周期39a,第二主周期11 a,第三主周期4 a。昆明692 a旱涝灾害分为3个阶段,其变化总体趋势是:先趋向于涝,后趋向于旱;2009年至2013年5年连旱是1700年以来旱趋势的发展。昆明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ENSO、季风气候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刘东升张虎才
关键词:旱涝灾害季风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