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凯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三角褐指藻
  • 4篇基因
  • 3篇萝卜
  • 3篇胡萝卜
  • 3篇胡萝卜素
  • 2篇岩藻黄素
  • 2篇脂质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类胡萝卜素
  • 2篇基因表达
  • 1篇弹涂鱼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脂质含量
  • 1篇生物富集
  • 1篇启动子
  • 1篇铅暴露

机构

  • 10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0篇龚一富
  • 10篇俞凯
  • 8篇王何瑜
  • 6篇严小军
  • 4篇章丽
  • 2篇陈海敏
  • 2篇张燕
  • 2篇景丹丹
  • 1篇石慧
  • 1篇王日昕
  • 1篇黎明
  • 1篇潘益芳
  • 1篇周丽亚

传媒

  • 6篇核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生四烯酸对三角褐指藻生长、脂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提高三角褐指藻生产生物柴油的能力,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0、0.5、2.5、12.5、62.5和312.5mg·L^(-1))的花生四烯酸(AA)处理三角褐指藻,探究三角褐指藻生长、总脂、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脂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转录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0.1~62.5mg·L^(-1))的AA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312.5 mg·L^(-1))则抑制其生长。游离脂肪酸与总脂含量结果表明,游离脂肪酸在AA浓度为12.5 mg·L^(-1)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4倍;总脂则在AA浓度为62.5 mg·L^(-1)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54%。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AA浓度为312.5 mg·L^(-1)时,油脂合成相关基因LPAAT、GPAT、KAS II、ACCase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AA促进三角褐指藻油脂的积累可能是通过增加油脂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来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工程实现微藻油脂的能源化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丽亚龚一富俞凯陈俊粤王何瑜章丽严小军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三角褐指藻脂质基因表达
铅暴露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环境中铅离子(Pb^(2+))对大弹涂鱼肝、肠和脾组织结构的损伤,实验挑选体质量(21.80±2.70)g的健康大弹涂鱼96尾,分为4组,高剂量Pb^(2+)处理组(2 mg/L)、中剂量Pb^(2+)处理组(1 mg/L)、低剂量Pb^(2+)处理组(0.5 mg/L)和空白组,进行毒性试验,分别于第12 h、48 h和96 h取样,对各组织器官进行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出现组织水肿,部分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肠组织上皮细胞受损,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脾中淋巴细胞增多。研究表明,Pb^(2+)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肠及脾组织结构均会造成伤害。
景丹丹龚一富张燕俞凯黎明王日昕
关键词:大弹涂鱼毒性机制生物富集
绿色杜氏藻DHDD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绿色杜氏藻是一种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的单细胞绿藻,脱氢多萜醇焦磷酸合成酶(dehydrodolichyl diphosphate synthase,DHDDS)是其在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旨在研究DHDDS基因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提取绿色杜氏藻总RNA,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DHDDS基因全长,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不同浓度甲基茉莉酸(Me JA)处理绿色杜氏藻,采用实时定量PCR研究该基因转录差异。结果显示,绿色杜氏藻DHDDS基因全长2 211 bp,含有一个1 740 bp长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79个氨基酸序列。DHDDS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7.63,相对分子质量为62 472.7 Da。预测结果表明,DHDDS蛋白不含信号肽,也不存在跨膜区域,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绿色杜氏藻DHDDS蛋白与小球藻的同源性最高(59%)。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经100μmol/L Me JA处理的绿色杜氏藻DHDDS表达水平最高,具有极显著差异;在该浓度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浓度组。且DHDDS基因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绿色杜氏藻DHDDS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酶,其与绿色杜氏藻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有关。在一定浓度范围的Me JA诱导下,低浓度的Me JA对其表达起促进作用,高浓度Me JA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其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
潘益芳龚一富俞凯朱帅旗王何瑜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
海藻生物肥对火龙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为探究新型海藻生物肥对火龙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台湾水晶红心火龙果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新型海藻生物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统计火龙果产量,测定盛果期火龙果质量、体积、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糖酸比和抗坏血酸(Vc)含量。结果表明,新型海藻生物肥可以促进火龙果生长,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其中叶面喷施新型海藻生物肥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作用效果最佳。海藻生物肥浓度为1 000倍稀释液时,火龙果单果重(309.77 g)、单果体积(390.71 cm^3)、横径(11.62 cm)和纵径(7.82 cm)均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2.00%、39.20%、9.10%和21.80%;同时火龙果品质也得到提高,火龙果TSS含量最大(9.63%),较对照(7.47%)增加了28.90%,TA含量(0.17%)显著降低,糖酸比(55.56)大幅增加,较对照增加了65.70%,Vc含量(10.71 mg·100 g^(-1))较对照(7.69 mg·100 g^(-1))也增加了23.30%。当海藻生物肥浓度为1 500倍稀释液时,火龙果产量增加最为明显,火龙果桩果数最多,达89.60个·桩^(-1),较对照提高40.00%;在该浓度处理下,火龙果产量最高,达2 894.88 kg·667 m^(-2),较对照增加了1 345.32 kg·667 m^(-2);该浓度处理也提高了火龙果的生长和品质,单果重(291.07 g)、单果体积(359.00 cm^3)和TSS含量(8.90%),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40%、27.90%和19.10%。本研究为新型海藻生物肥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蓉龚一富姜洁俞凯陈海敏王何瑜严小军
关键词:火龙果
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克隆与表达调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索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的生物合成与crtiso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了乙酰水杨酸(ASA)、花生四烯酸(AA)、甲基茉莉酸(MeJA)和硫酸铈铵(ACS)4种诱导子不同浓度处理对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crtiso cDNA全长2 116 bp,开放阅读框(ORF)1 902 bp,编码635个氨基酸。crtiso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67 803.00 Mr,理论等电点7.14,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主要构成元件是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并存在保守区域和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crtiso蛋白与海虹束毛藻亲缘关系较近。诱导子表达结果表明,ASA、AA、MeJA和ACS均能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的表达水平,当ASA、AA、MeJA和ACS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L^(-1)、0.1 mg·L^(-1)、50μmol·L^(-1)和0.2 mg·L^(-1)时,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表达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crtiso基因表达量与岩藻黄素含量呈线性关系,表明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的生物合成是通过调控crtiso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岩藻黄素的合成代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管悦琳龚一富朱帅旗俞凯王何瑜严小军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基因克隆
绿色杜氏藻GG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研究
2017年
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绿色杜氏藻GGR基因(Gen Bank序号:KX100480)cDNA全长序列,研究了甲基茉莉酸(Me JA)对绿色杜氏藻GGR基因表达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绿色杜氏藻GGR基因cDNA全长2 356 bp,开放阅读框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2.296 1 k Da,理论等电点为6.5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保守的Chl P结构域,为可溶性蛋白,具有跨膜区域,无信号肽.Target P 1.1 Server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绿色杜氏藻GGR蛋白较其他植物的GGR蛋白亲缘关系较远.RT-PCR结果表明,100μmol·L-1 Me JA可显著地提升绿色杜氏藻GGR基因的表达(P<0.01).同时,绿色杜氏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说明GGR基因与绿色杜氏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存在一定关系.
张燕龚一富景丹丹朱帅旗俞凯
关键词:GGR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三角褐指藻pds基因生物信息学与诱导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岩藻黄素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开发价值的新型海洋药物,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是三角褐指藻类岩藻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限速酶。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岩藻黄素,通过RT-PCR克隆了三角褐指藻pds基因(Ptpds,Gen Bank序号:XM_002184476.1)c DNA全长序列,并从基因层面分析了外源诱导子对岩藻黄素生物合成的诱导机制,进一步探究Ptpds的结构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tpds基因cDNA全长2 44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773 bp,编码589个氨基酸,并含有一个NAD(P)-binding结构域;蛋白分子结构预测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PDS蛋白(PtPDS)分子呈亲水性,含有转运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等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tPDS与新型微藻的PD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且在所选取的藻类中进化地位较为原始。诱导表达结果表明,Me JA、ASA、AA、ACS等4种诱导子均能促进Ptpds基因的表达,且在4种诱导子处理下,三角褐指藻中的岩藻黄素含量变化与Ptpd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说明Ptpds基因是Me JA、ASA、AA、ACS等诱导子促进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的生物积累的关键酶基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探究藻类岩藻黄素合成机理提供了依据,并为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岩藻黄素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俊粤龚一富朱帅旗俞凯章丽王何瑜严小军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岩藻黄素生物信息学
海藻生物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1
2019年
为探究新型海藻生物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新型海藻生物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处理后,计算草莓产量,测定盛果期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糖酸比、还原糖含量、硬度、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藻生物肥处理的草莓产量均有提升,其中在1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果重、结果数和产量均极显著提高(P<0. 01),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2. 96%、14. 67%和63. 93%。品质结果表明,1 500倍液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还原糖含量和硬度均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 05),高于市售2种海藻肥处理;低浓度(2 500~1 500倍)海藻生物肥对草莓抗氧化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1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Vc含量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提高50. 20%;在2 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花青素与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 <0. 01),较对照分别增加42. 00%与30. 56%,而高浓度(1 000~500倍)则抑制花青素与类黄酮的积累。综上,合理喷施新型海藻生物肥能提高草莓产量,提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改善草莓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新型海藻生物肥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姜洁龚一富郭蓉俞凯王何瑜严小军陈海敏郑荣希
关键词:草莓抗氧化物质
绿色杜氏藻不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家族胁迫应答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β-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oid hydroxylase,CHYB)是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本研究对绿色杜氏藻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2条β-胡萝卜素羟化酶家族基因chyb1和chyb2。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分别克隆并获得了绿色杜氏藻chyb1和chyb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全长分别为1080 bp(Gen Bank登录号:KY012338)和1155 bp(Gen Bank登录号:KY012339)。利用Plantcare软件分析两个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绿色杜氏藻chyb1基因启动子含有与甲基茉莉酸、花生四烯酸、水杨酸等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而绿色杜氏藻chyb2基因启动子含有与光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 RT-PCR分析了绿色杜氏藻CHYB基因家族在不同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启动子调控相关,且不同的家族基因应答不同的胁迫。
朱帅旗龚一富章丽俞凯王何瑜严小军
关键词:基因家族启动子胁迫
三角褐指藻GPAT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三羧酸甘油酯(TAG)是植物细胞中油脂的主要储存形式,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TA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1个限速酶。为探明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变化与GPAT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三角褐指藻GPAT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 PCR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GPAT的表达差异及总脂含量。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的c DNA全长序列为1 743 bp,含有1个长度为1 305 bp的ORF,编码434个氨基酸,含有3个保守序列区。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属于LPLATs超家族,且具有GPAT特征性的酰基结合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GPAT与大洋洲海链藻的亲缘关系最近。RT-q PCR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提高,三角褐指藻GPAT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5℃、37.5μmol·m-2·s-1时达到最大值,与藻体内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此外,GPAT表达量与总脂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80,P<0.05),推测三角褐指藻GPAT可能是三角褐指藻脂类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体内油脂含量提供了优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进一步揭示三角褐指藻脂类物质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尹航袁岚瑛俞凯章丽石慧王何瑜龚一富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脂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