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小龙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
  • 1篇异常凝血酶原
  • 1篇异质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诊...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特异烯...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特异
  • 1篇前体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余小龙
  • 2篇李筱莉
  • 2篇叶倩
  • 2篇陈燕
  • 1篇陈岩松
  • 1篇高嫣妮
  • 1篇余小龙
  • 1篇叶倩
  • 1篇崔兆磊
  • 1篇金善丰
  • 1篇郭俊英
  • 1篇罗晓莉

传媒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Pro-GRP、NSE、CYFRA21-1和PCT在SCLC中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价值。方法:通过查询医院病案系统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28例SCLC患者(SCLC研究组)和300例同期在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CLC对照组)及80例肺良性疾病的体检者(良性疾病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清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检验结果,比较三组血清Pro-GRP、NSE、CYFRA21-1、PCT水平,比较SCLC研究组不同分期、不同预后组Pro-GRP、NSE、CYFRA21-1及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SCLC研究组血清Pro-GRP、NSE、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对照组和NSCLC对照组(P<0.05);SCLC研究组CYFRA21-1水平低于NSCLC对照组(P<0.05);Ⅲ+Ⅳ期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SCLC患者(P <0.05);CR+PR组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SD组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CLC患者化疗后Pro-GRP、NSE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CYFRA21-1和PCT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ro-GRP、NSE、CYFRA21-1和P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可提高SCLC患者诊断效能,监测SCLC患者化疗前后Pro-GRP、NSE、CYFRA21-1和PCT水平变化有助于患者化疗后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
李筱莉叶倩叶倩
关键词: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血清PIVKA-Ⅱ、AFP、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肝炎组、肝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IVKA-Ⅱ、AFP、AFP-L3检测,对比三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阳性检出率,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PIVKA-Ⅱ为(2.76±0.41)mAU/ml、AFP为(3.05±0.64)μg/L、AFP-L3%为(3.01±0.52)%;肝炎组PIVKA-Ⅱ为(14.32±2.18)mAU/ml、AFP为(18.67±2.11)μg/L、AFP-L3%为(10.14±2.13)%;肝癌组PIVKA-Ⅱ为(9750.59±17934.97)mAU/ml、AFP为(23865.92±69102.40)μg/L、AFP-L3%为(16.72±17.66)%。对照组、肝炎组、肝癌组的PIVKA-Ⅱ、AFP、AFP-L3%呈升高趋势,且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PIVKA-Ⅱ、AFP、AFP-L3%单项检测阳性检出率与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56%、65.52%、62.07%、87.36%,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与肝炎组的4.00%、8.00%、10.00%、6.00%,且肝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中,PIVKA-Ⅱ单项检测敏感度为73.56%、特异度为96.00%、准确性为85.56%、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67%;AFP单项检测敏感度为65.52%、特异度为92.00%、准确性为79.68%、阳性预测值为87.69%、阴性预测值为75.41%;AFP-L3%单项检测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0.00%、准确性为77.01%、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73.17%;PIVKA-Ⅱ、AFP、AFP-L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1.95%、特异度为98.00%、准确性为95.19%、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93.33%。PIVKA-Ⅱ、AFP、AFP-L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IVKA-Ⅱ、AFP、AFP-L3%单项检测,特异度高于AFP-L3%单项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AFP、AFP-L3%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
余小龙罗晓莉金善丰陈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
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评价EB病毒(EBV)抗衣壳抗原VCA-IgA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和EBV-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初治鼻咽癌,133例症状相似的非鼻咽癌患者和1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相对含量。按鼻咽癌2008临床TNM分期法进行分期,计算不同分组、各临床分期以及鼻咽癌治疗前后的各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EB-DNA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VCA-IgA和EA-IgA结果相对A值(即r A或S/CO值)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在各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Rta-IgG的r A值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血浆中EBV-DNA阳性率及EBVDNA中位数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PR)患者的EBV-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VCA-IgA、EA-IgA、RtaIgG、EBV-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叶倩李筱莉陈岩松郭俊英高嫣妮余小龙崔兆磊陈燕
关键词:鼻咽癌抗体EB病毒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