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立刚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生物碱
  • 2篇豆素
  • 2篇学成
  • 2篇生物碱类
  • 2篇香豆素
  • 2篇玫瑰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碱类
  • 1篇熊果酸
  • 1篇羽扇豆
  • 1篇羽扇豆醇
  • 1篇木栓酮
  • 1篇木脂素
  • 1篇黄酮
  • 1篇夹竹桃
  • 1篇夹竹桃科
  • 1篇钩枝藤科
  • 1篇果酸
  • 1篇白桦

机构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付艳辉
  • 3篇刘艳萍
  • 3篇黄立刚
  • 2篇李小宝
  • 2篇汪小翠
  • 1篇许莎莎
  • 1篇陈阿红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研究玫瑰树Ochrosia borbonica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白桦醇(3)、白桦酸(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7)、β-香树脂醇(8)、齐墩果内酯(9)、麦珠子酸(10)、木栓酮(11)、胆甾醇(12)、24R-乙基-5α-胆甾烷-3β,6α-二醇(13)、豆甾-7-烯-3β-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艳萍黄立刚李科凯李小宝汪小翠文成全付艳辉
关键词:羽扇豆醇木栓酮
古城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夹竹桃科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 Labill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确定了从古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5′-甲氧基松脂素(2)、(+)-落叶松树脂醇(3)、(+)-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异落叶松树脂醇(5)、(-)-丁香脂素(6)、(-)-表丁香脂素(7)、刺五加酮(8)、浙贝素(9)、7-羟基香豆素(10)、7-甲氧基香豆素(11)、东莨菪内酯(12)、异秦皮素(13)、咖啡酸乙酯(14)、阿魏酸(15)、对-羟基苯甲醛(16)、香草醛(17)、香草酸(18)。其中包括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5个酚酸类化合物,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艳萍汪小翠李小宝李科凯黄立刚文成全付艳辉
关键词:夹竹桃科木脂素香豆素
钩枝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钩枝藤科钩枝藤属植物钩枝藤(Ancistrocladus tectorius)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白饭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中,分别鉴定为hamatine(1)、ancistrocline(2)、ancistrocladine(3)、ancistrotectorine(4)、木犀草素(5)、鼠李素(6)、7-甲氧基香豆素(7)和东莨菪内酯(8)。化合物5~8为首次从钩枝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艳萍黄立刚许莎莎陈阿红乔丽菲付艳辉
关键词:钩枝藤科生物碱黄酮香豆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