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
-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于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的现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蓄水能力衰退,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方面问题以及湿地破坏的原因;从范围和主客体、标准、多元化、管理体系,提出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 陈苏
- 关键词:湿地环境生态保护
- 文献传递
- 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了粮食产量吗被引量:9
- 2023年
- 基于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影响粮食产量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定量估计不同环节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农机服务和施肥服务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以技术替代为主的施肥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更大。施肥和施药服务对规模经营户的粮食单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施肥和施药服务对农户采纳亲环境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农机服务、施药服务和施肥服务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能显著促进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农机服务和施药服务对小农户转入土地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中国应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施肥和施药环节加强政策支持,降低服务作业成本,更好地发挥其对粮食增产和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
- 卢华胡浩陈苏
- 关键词:粮食单产农业新技术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变化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优化研究
-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粮食供给主要来源于国内生产,而对我国粮食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粮食主产区。江西省作为...
- 陈苏
- 关键词:粮食生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文献传递
- 新世纪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基于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粮食生产集中度指数,从总体和县域视角综合分析其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成因。结果表明:粮食产区由高效集约发展区涉及县(市)逐渐向滨湖控制开发带涉及县(市)转移和集中;新建、都昌、鄱阳、余干、彭泽、进贤、樟树七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其余18个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积和种粮经济效益比,而肉类产量、人均GDP和非农就业机会对粮食时空演变起到负向作用。
- 张利国陈苏王慧芳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空间计量模型
-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被引量:35
- 2015年
- 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1990—201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粮食占有量呈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再持续上升变化特征;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差异呈现"平缓—快速"的阶段性特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河南、宁夏、新疆、甘肃、安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幅较大,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和福建人均粮食占有量降幅较大;严重缺粮区在京津和东南沿海地区呈分散分布,一般缺粮区呈零散分布,基本自给区在西部呈聚集分布,一般余粮区在中部呈聚集分布,重要余粮区在东北呈聚集分布;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亩均化肥施用量、农田水利化程度、偏好种植、复种指数和取消农业税对人均粮食占有量起到正向作用,自然灾害程度和人均GDP对人均粮食占有量起到负向作用。
- 张利国陈苏
- 关键词:人均粮食占有量
- 气候变化对双季稻化肥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南方稻作区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使用南方稻作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双季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双季稻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南方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的平均化肥利用效率分别为0.388和0.478。2)生长度日、高温度日和降水总量对双季稻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双季稻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短期内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负向,长期内为正向;不同月份的气候变化对双季稻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4)机制检验表明,气候变化主要通过减少双季稻单产和加大化肥投入来降低化肥利用效率。据此,在提高水稻化肥利用效率过程中,建议积极推行绿色施肥补贴项目,积极宣传与推广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 陈苏陈苏
- 关键词:气候变化双季稻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25个县(市)面板数据的DEA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省传统农区,其粮食生产在江西省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DEA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状况。整体来看,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就各县(市)来看,永修县、瑞昌市、余江县和贵溪市4个县(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其他21个县(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上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陈苏张利国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DEA分析
- 基于耕地利用效用的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分析——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物质载体,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耕地利用效用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从时间维度来看,1992-2011年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子中,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强度效应,其次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广度效应对粮食生产起到抑制作用。
- 张利国陈苏
- 关键词: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