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宇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篇硬质
  • 1篇硬质合金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球磨
  • 1篇球状
  • 1篇热法
  • 1篇细粉
  • 1篇纳米
  • 1篇纳米WC
  • 1篇纳米晶
  • 1篇晶格
  • 1篇晶格畸变
  • 1篇晶粒
  • 1篇晶粒长大
  • 1篇合成与结构表...
  • 1篇合金
  • 1篇粉末
  • 1篇WC-CO硬...
  • 1篇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博云东方...
  • 1篇湖南东方钪业...

作者

  • 3篇郑峰
  • 3篇陈晓宇
  • 2篇姚锐
  • 2篇刘宇尘
  • 1篇江自然
  • 1篇王光荣

传媒

  • 1篇硬质合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球磨参数对纳米WC晶格畸变和烧结晶粒长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配置成分为WC-10%Co混合料,采用不同球料比(6:1与18:1)、不同球磨时间(4、8、16、32、48和72 h),以酒精为介质滚动球磨,干燥后压制成尺寸为6.5 mm×5.25mm×20 mm的试样,然后在H_2气氛下在1 340℃烧结,得到硬质合金试样,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别研究混合料中WC晶粒尺寸、内应变和晶格畸变等与球料比、球磨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纳米级WC粉末,实验中的球磨过程不能破碎其晶粒;(2)随球磨时间延长,WC晶粒的内应变与晶格畸变呈先快后慢的增长方式,球料比越大,增速转折点越早出现;晶格的具体畸变形式与球料比相关;(3)在球料比6:1混合料中WC颗粒内发现"泊松效应";(4)在较低的内应变和WC邻接程度情况下,烧结早期WC晶粒合并长大所需的能量势垒较高,能够有效抑制WC晶粒早期长大。
李詠侠姚锐邹丹吴恩熙刘艳军谢元彦陈晓宇陈晓宇王光荣郑峰
关键词:球磨WC-CO硬质合金晶粒长大
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的超细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水热产物的物相和结构,结合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水热反应过程物相与能量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对水热产物颗粒大小与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pH=8、反应时间为3 h时,得到的水热产物为立方单相,粒径约为4nm。当pH值升高到10时,立方相的颗粒出现长大和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6nm。
刘宇尘陈卫平聂东红陈晓宇姚锐江自然郑峰
关键词:水热法纳米晶
超细Co-Cr-V复合金属粉末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出超细复合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和Co-Cr-V复合金属粉末。利用X线衍射仪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前驱体和复合金属粉末的物相与晶体结构,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复合金属粉末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为单相碱式碳酸钴,煅烧得到包含α-Co(fcc)和β-Co(hcp)的两相Co-Cr-V复合金属粉末,其中α-Co相含量在pH为11时达到最大值,约为82%(质量分数)。通过DSC-TG(氩气气氛)分析,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发现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与碱式碳酸钴相似,大约在259和951℃分别发生一次和二次离解。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前驱体和复合金属粉末的形貌,发现煅烧后的复合金属粉末与前驱体的形貌相似,具有继承性,均为类球状颗粒团聚体。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前驱体与复合金属粉末的比表面积,并据此估算出粉末的平均粒度:前驱体的粒度在5~11 nm之间,煅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粉末粒度显著增大,接近或达到亚微米级;复合金属粉末粒度随pH(pH在7~11之间)增大而增大,当pH为7时,粉末的平均粒度约为96 nm。
陈晓宇李詠侠邹丹刘艳军谢元彦刘宇尘姚锐廖松义郑峰
关键词:超细粉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