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辉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微生物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呼吸
  • 2篇温度敏感性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高寒草甸
  • 2篇
  • 2篇草甸
  • 1篇氮矿化
  • 1篇演替
  • 1篇原体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功能
  • 1篇植物功能群
  • 1篇植物去除
  • 1篇入侵
  • 1篇深层土壤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生物入侵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台州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郭辉
  • 2篇周显辉
  • 2篇叶成龙
  • 2篇张浩
  • 1篇杨强
  • 1篇马海鲲
  • 1篇张琳
  • 1篇王益
  • 1篇李春越
  • 1篇陈焘
  • 1篇李真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是控制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增加土壤活性氮的含量可以降低微生物呼吸,但是土壤氮输入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还不清楚。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施氮试验和室内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在5℃、15℃和25℃条件下对3种施氮水平的土壤(对照,0g N m^(-2)a^(-1);低氮,5g N m^(-2)a^(-1);高氮,15g N m^(-2)a^(-1))进行培养,探讨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3个温度培养下的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累积碳释放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氮添加对5℃和15℃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地增加了15℃和25℃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P<0.05);(3)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累积碳释放量与土壤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显著负相关(P<0.05),而15℃和25℃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与土壤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土壤氮输入将增加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土壤碳排放的不确定性。
叶成龙张浩周小龙周显辉郭辉胡水金
关键词:高寒草甸温度敏感性
云雾山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土壤呼吸及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是预测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呼吸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围封30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地点,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50-60cm),在室内25和35℃条件下对土壤样品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呼吸及其对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全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随着培养时间和土层深度的增加,两个温度培养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呼吸累积碳释放量均显著下降(P<0.05)。然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呈上升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性质均有较好的正相关,而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与各土壤因子呈负相关。
张浩叶成龙王益郭辉胡水金
关键词:黄土高原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
气候变暖和CO_(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被引量:24
2021年
气候变暖和CO_(2)浓度升高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等,同时也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制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CO_(2)浓度升高以及气候变暖和CO_(2)浓度升高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物候期、光合作用、产量及作物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杨敏慎刘晓雨郭辉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作物光合作用
火烧对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封育是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封育后植被恢复会形成大量的凋落物,从而引起自然或人为火烧。火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养分动态。本文旨在探究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养分(特别是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育34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新烧地、火烧后1年和火烧后2年的对照和火烧土壤样品(共计6个处理),比较分析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25 cm)总碳、总氮含量,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氮素净矿化速率和氮素净硝化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火烧处理仅显著影响了上层土壤的性质。火烧显著降低了新烧地上层土壤的总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同时,新烧地上层的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态氮含量和土壤基础呼吸显著高于对照,而火烧后2年则显著低于对照;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火烧提高了短时期内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土壤的氮素可利用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新植物的生长。
张琳王益舒梦张艺李真郭辉李春越胡水金
关键词:氮矿化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上植物功能群去除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024年
土壤线虫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对照、保留豆科、保留禾状草、保留非豆科杂类草和去除所有植物功能群5个处理的地上部植物功能群去除实验,以探究植物功能群损失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1)去除植物功能群地上部对植物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线虫总密度影响不显著。(2)去除植物功能群地上部对线虫不同营养类群相对丰度影响显著。保留豆科处理下,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整体最高,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最低;保留杂类草处理下,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整体最高,而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最低。(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去除不同植物功能群会导致土壤线虫类群产生差异,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黄丽改姜雪叶露萍郭辉周显辉郑勇王鹏左娟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植物去除
植物-土壤反馈及其在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植物-土壤反馈实验是研究植物与土壤生物群落互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植物-土壤反馈是指植物生长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这种改变反过来影响植物个体生长、种群消长和群落动态的过程。植物-土壤反馈研究可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首先介绍了植物-土壤反馈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其次,综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的研究进展,即植物-土壤反馈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植物群落演替、植物入侵与物种迁移、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植物地上-地下多营养级生物互作、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不同农业种植制度下的作物表现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基于上述研究进展,提出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研究对象:从单一物种扩展到群落水平;(2)研究地点:从温室转移到自然生态系统;(3)实际应用:从理论研究到生态实践。
赵榕江陈焘董丽佳郭辉郭辉马海鲲王明刚薛伟杨强
关键词:菌根真菌群落演替生物入侵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