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玮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单船
  • 3篇渔船
  • 3篇锚泊
  • 2篇运动量
  • 2篇拖网
  • 2篇拖网渔船
  • 1篇物理模型试验
  • 1篇风浪
  • 1篇风浪流
  • 1篇风浪流作用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篇孙一艳
  • 3篇李金宣
  • 3篇郑玮
  • 2篇陈国强
  • 2篇王刚
  • 2篇柳淑学

传媒

  • 2篇水道港口
  • 1篇水运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船港内首尾双锚锚泊允许波高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前我国渔港港内锚地允许波高的规定是参照国外规定按经验确定,缺乏有效的试验支撑。为了验证现行规定的港内锚地允许波高的合理性,以275HP拖网渔船为代表船型进行了单船首尾双锚锚泊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渔船首尾双锚锚泊系统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锚泊力及运动量的情况,分析了波浪入射角度、渔船载况、波高及周期对锚泊力和运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锚泊力在90°横浪作用时最大,随着载重和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周期的增大而减小。横摇角度同样在90°横浪作用时最大,随着载重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大;当波浪周期接近渔船横摇周期时,横摇角度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周期的增大而减小。试验结果得出,在本次试验范围内,此渔船单船首尾双锚锚泊时的允许有效波高建议取为0.7m。研究结果为港内锚泊允许波高的确定以及渔船缆绳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孙一艳王刚陈国强李金宣郑玮
关键词:物理模型试验运动量
风浪流作用下单船艏艉锚泊允许波高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风浪、浪流和风浪流联合作用对275HP拖网渔船单船艏艉双锚锚泊时锚泊力和运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浪作用下的锚泊力和横摇角度均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流速小于1.0 m/s时浪流作用下的锚泊力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而横摇角度则略小于纯浪作用的结果;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艏艉拉力均大于风浪或浪流作用下的拉力值。由于渔船艏艉受风和受流面积的区别,导致艏拉力时流的影响较大,而艉拉力时则风的影响较大。由于流作用时渔船具有的初始横摇角度对其运动具有抑制,从而风浪流联合作用时的横摇角度要略低于风浪作用下的角度值。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当港内同时有10级左右风和小于1.0 m/s流速的流共同作用时,建议允许有效波高取0.6 m比较合适。
孙一艳王刚陈国强李金宣郑玮柳淑学
关键词:运动量
外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单船艏艉锚泊锚缆力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以275HP拖网渔船为代表船型,对外环境荷载因素作用下,港内单船艏艉双锚锚泊条件展开物理模型试验模拟研究。分析了船艏艉锚缆力随不规则波波高、波周期以及风速、流速的变化规律及其受锚泊水域水深、载重条件的影响;以港内渔船受外部环境荷载沿90°方向横向作用时的最不利锚泊受载状态为控制条件,结合量纲分析方法,依次给出纯浪不规则波作用、波浪与风荷载组合作用及波浪与水流荷载组合作用条件下船艏、艉锚缆拉力的估算经验公式,并以物模试验实测锚缆拉力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系数,从而为港内渔船锚泊泊稳参数的界定及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郑玮李金宣柳淑学孙一艳
关键词:渔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