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逄静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针
  • 2篇学习记忆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埋线
  • 2篇风府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病患
  • 1篇电项针
  • 1篇电针百会
  • 1篇动力学检查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督脉
  • 1篇督脉电针
  • 1篇眩晕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穴法
  • 1篇穴位埋线疗法

机构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6篇逄静
  • 5篇夏昆鹏
  • 3篇李虹霖
  • 3篇王玉珏
  • 2篇张淼
  • 2篇孙忠人
  • 2篇尹洪娜
  • 1篇师帅
  • 1篇李书霖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APP、Aβ1–42的影响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盐酸多奈哌齐与单纯盐酸多奈哌齐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能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督脉电针结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电针穴取百会、风府,予疏密波,频率10 Hz/50 Hz,强度0.5~5.0 mA,留针40 min,每日1次;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4周后可依具体情况增至10mg/d,均治疗8周。对照组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采用EEG/ERP系统脑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P300中N2、P3潜伏期及波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Aβ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o 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AS-Cog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2和P3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2和P3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PP、Aβ1–4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可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APP、Aβ1–42水平,改善Mo CA、ADAS-Cog评分及P300中N2和P3水平,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方面优于单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夏昆鹏夏昆鹏李书霖逄静李书霖张淼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电针督脉学习记忆能力
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附31例临床资料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排尿情况以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日与治疗第30、60、90日尿路感染发生率,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日均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期最大尿流量、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0、90日,治疗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水平,并且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逄静逄静尹洪娜夏昆鹏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尿流动力学检查
电针百会、风府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观察基于督脉理论电针百会、风府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督脉电针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理申)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MME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1β、SOD、GSH-Px、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IL-1β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及GSH-Px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SOD及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升高SOD及GSH-Px水平,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水平和日常生活功能。
夏昆鹏王玉珏张淼李虹霖师帅韩盛旺逄静
关键词:电针针药并用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电项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电项针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中痊愈8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0%。结论: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逄静孙忠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眩晕
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迎香穴穴位埋线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配合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7 d为1个疗程,每次埋线双侧,共治疗4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天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每次每侧喷两次,连续使用4周。对照组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进行TNSS+TNNSS、RQLQ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IgE血清学检测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临床症状的远期评估。结果:两组患者TNSS+TNNS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NSS+TNN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结束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QLQ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RQL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0/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香穴穴位埋线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能有效缓解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远期治疗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免疫紊乱有关。
逄静尹洪娜夏昆鹏孙忠人
关键词:迎香穴穴位埋线变应性鼻炎
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ADL)、简式Fugl-Meyer(FMA)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为86.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肩部疼痛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L评定方面,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A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夏昆鹏逄静李虹霖王玉珏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肩三针合谷刺法康复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