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洋 作品数:6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太阳能电池浆料用银粉的制备 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比咯烷酮与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银为银源,制备球形、分散性能好、高振实密度的银粉。研究了分散剂用量、pH值、硝酸银浓度对银粉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分散剂用量、pH值、硝酸银浓度可以制备出D_(50)=1.25~2.23μm,振实密度为4.45~5.02g/cm3的银粉。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与阿拉伯树胶混合使用能够制备出分散性好,振实密度高的银粉。 王钲源 黄惠 郭忠诚 栗韬 潘飞 费洋关键词:银粉 球形 分散剂 丙酮/水混合体系合成聚苯胺的聚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对丙酮/水体系中合成聚苯胺(PAn)的反应进行跟踪,通过聚合过程的开路电压、聚合温度、特性粘度和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对聚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丙酮/水体系对控制产物的粒度和分子量都有利;当丙酮/水的体积比为0.2左右时,所得产物的各项性能较好。与水体系相比,在丙酮/水混合体系中聚合过程维持高电位的时间延长,聚合链增长时间和自加速反应时间也有延长。苯胺聚合是以头-尾连接形式进行,且中间产物由高氧化态逐渐转变成中间氧化态。 费洋 金磊 宋宏伟 黄惠 郭忠诚关键词:聚苯胺 开路电压 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CeO_2-APTMS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017年 对氧化铈(CeO_2)进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得到改性氧化铈(CeO_2-APTMS),并与苯胺(An)发生接枝聚合,制备出CeO_2-APTMS为载体,负载聚苯胺(PANI)的复合材料PANI/CeO_2-APTMS。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旋转圆盘电化学测试技术,将PANI/CeO_2-APTMS复合材料同未经改性PANI/CeO_2复合材料、纯PANI电化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ANI/CeO_2-APTMS中PANI接枝效果最好,而且CeO_2-APTMS表面接枝PANI与纯PANI结构相同;经过APTMS修饰CeO_2与PANI之间通过价键接枝成PANI/CeO_2-APTMS的起始分解温度在242℃左右,且在200~600℃内的分解速率最慢,PANI/CeO_2-APTMS表现出很好的热稳定性;PANI/CeO_2-APTM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在65g/L Zn^(2+),150 g/L H_2SO_4的硫酸锌体系中,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其具有良好峰对称性以及最高阳极峰电流,极化曲线测试对比3类修饰电极时发现在不同转速下PANI/CeO_2-APTMS/GC修饰电极的析氧电位值均偏低,体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及析氧电催化活性。 费洋 黄惠 宋爽 金磊 郭忠诚关键词:氧化铈 聚苯胺 修饰电极 聚苯胺电极的电导率 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利用四探针技术和电流-电压方法对PANI的电导率进行表征测试。基于电子-空穴导电机理和经典电流密度表达式,建立了PANI的有效导电数学模型,该模型可描述为电流密度、电压、温度的函数。对模型的图形分析表明,得到的电流-电压规律与PANI的实验结果一致。对电流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得到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现象相符。结果表明:PANI有机半导体主要以耦合电流为主,电流强度随电压(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温时,PANI的导电性较好。 费洋 金磊 宋宏伟 黄惠 郭忠诚关键词:聚苯胺 电导率 电流密度 温度 锌电积用铅合金复合阳极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7年 目前,国内外锌电积阳极材料主要是铅合金复合阳极。铅合金阳极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回收,但存在机械强度差、易短路、析氧过电位高、电能消耗高、铅污染阴极锌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锌电积过程用铅基合金复合阳极的研究现状,主要针对析氧过电位、耐腐蚀性、电催化活性等对阳极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如阳极合金成分(Ca、Co等)、阳极基体(Pb、Al等)、不同制备和处理方式(轧制、铸造、电沉积、极化时间等)和电解液成分环境(如添加剂、Mn^(2+)、Co^(2+)等)。最后,对锌电积用新型阳极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宋宏伟 黄惠 陈步明 郭忠诚 费洋 张璋 董劲关键词:锌电积 铜粉表面磷化工艺优选 被引量:1 2017年 为提高铜粉的抗氧化性能,以氧化锌、磷酸、硝酸配制磷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铜粉磷化工艺优选,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及烧结试验等研究了磷化液成分、磷化时间、磷化温度对所得磷化铜粉形貌、粒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粉磷化后在150℃时抗氧化性得到较大改善,在300~400℃之间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但在400℃时,铜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相对较小;磷化的最佳工艺为A磷化体系(8 g Zn O,14 m L HNO3,7 m L H3PO4,250 m L H2O)、磷化温度65℃、磷化时间40 min;最佳条件下磷化,能够获得粒径分布更均匀、分散性和抗氧化性更好的类球形铜粉。 宋爽 黄惠 费洋 郭忠诚 陈步明关键词:铜粉 磷化 形貌 抗氧化性 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