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育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燃烧
  • 2篇课程
  • 2篇教学改革
  • 2篇工程流体
  • 2篇工程流体力学
  • 1篇低阶煤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解质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钝体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虚拟仿真实验
  • 1篇氧浓度
  • 1篇油脂
  • 1篇油脂制备
  • 1篇源动力
  • 1篇溶剂

机构

  • 1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新能源开...

作者

  • 11篇虞育杰
  • 3篇李环
  • 2篇龚德鸿
  • 2篇钱进
  • 1篇朱兵
  • 1篇顾红艳
  • 1篇赵正红
  • 1篇李阳

传媒

  • 2篇科教文汇
  • 1篇化学通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广东电力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智能计算机与...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FT泛函方法的煤炭热化学利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煤炭在我国现阶段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量子化学可获取试验方法难以测定的过渡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等关键信息,从微观层面揭示煤炭热化学转化中有机分子释放、迁移及转化过程,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概述了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总结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煤燃烧污染物脱除、煤气化、煤热解及煤液化等热化学转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煤燃烧中NO_(x)及重金属污染物的脱除机理、煤焦气化反应的促进机制、煤热解中含氧官能团脱除机理及煤液化中的氢传递机理。目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的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某种煤、某一方面的性质与其反应中所表现出的特征,但尚缺乏对煤分子结构系统全面的认知,随相关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发挥微观机理研究优势,为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唐瑜慕黄睿虞育杰李剑烽姚贤锐何禹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计算
新型钝体式燃气灶数值模拟研究
2018年
目前,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较低,且烟气中CO等有害气体含量偏高。将小圆锥形钝体加装在直火型燃气灶火孔处,构成新型钝体式燃气灶,并采用商用CFD软件对2种燃气灶的燃烧过程进行冷态和热态数值模拟,得到燃气的流场、燃烧过程的温度场和CO组分气体的质量分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钝体的存在可以促使燃气流在其尾部形成回流区,强化燃气的燃烧和燃尽过程。与原结构相比,新型燃气灶燃气出口速度增加24%,CO质量分数降低12.8%,验证了燃气灶改造方法的有效性。
张振华虞育杰袁刚谢崇宏杨阳
关键词:数值模拟强化燃烧
疏水深共熔溶剂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的应用
2023年
疏水深共熔溶剂因制备简单、毒性低、热稳定性及生物降解性高,被认为是传统有毒有害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的潜在替代品。其良好的疏水性、高度可调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优异溶解能力可满足许多工业应用需求。疏水深共熔溶剂通过静电作用、离子交换和氢键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目标物的高效分离、定向催化和改性。该文总结了疏水深共熔溶剂的结构组成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综述了疏水深共熔溶剂在分离提取、气体污染物捕获、生物催化、材料改性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疏水深共熔溶剂能够通过结构组成变化实现溶剂特性的定向调控,在宽pH范围内高选择性地提取了各种目标成分,简化了催化和改性的工艺过程,其高度的循环稳定性极大地减少了溶剂消耗量,在绿色化学工艺中展现出可替代传统溶剂的巨大潜力。但疏水深共熔溶剂各组分间的协同机制尚不明晰,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以期实现疏水深共熔溶剂的精准定制及高效应用。
姚贤锐黄睿虞育杰唐瑜慕何禹李剑烽
关键词:绿色化学
低阶煤分级利用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18年
低阶煤分级利用技术可通过热解、气化、燃烧和合成等工艺,将低阶煤转化为半焦、焦油和煤气产品,其中半焦可用于燃烧发电供热,生成的灰渣可用于水泥建材行业,焦油加氢裂解可生成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产品,煤气加工后可用于生产、生活燃气替代天然气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气-电-化-热一体化。目前,低阶煤的分级利用技术包含低阶煤完全气化、部分气化分级利用技术和低阶煤热解分级利用技术,通过对三类技术的实现路径和方法的分析认为:低阶煤将是今后我国能源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低阶煤分级利用技术由于集节能、环保、经济于一身的优点,为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路子;低阶煤热解分级利用技术因工艺简单、反应要求低、能效高、污染少等优势将成为今后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的重点,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虞育杰姜红丽龚徳鸿钱进李环
关键词:低阶煤气化热解
面向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凝胶电解质研究进展
2024年
柔性超级电容器卓越的功率密度和柔性应用能力与可穿戴设备对柔性电源的紧迫需求相吻合,同时具备较大的能量密度提升潜力,使其受到了广泛关注。将水、有机液体、离子液体和导电离子等溶入三维聚合物网络构建导电凝胶作为电解质,不仅简化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结构,还通过引入多样的交联方式和合成材料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已成为近年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本文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凝胶电解质应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独特优势及其关键性能优化的方法,包括:调控导电离子含量及传输路径以提高离子电导率;采用双重物理交联和模板化合成策略调节凝胶网络结构以改善机械性能;引入有机液体、离子液体等溶剂限制冰晶形成,从而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然而,凝胶电解质在柔性超级电容器应用中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生物相容性不足、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弱以及合成材料的环保性不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以实现凝胶电解质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高效应用。
魏星名虞育杰黄睿郑永鑫钟安定刘建洪
关键词:凝胶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机械性能工作温度范围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4
2022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该文以贵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线上线下的“课前线上预习+课堂线下讲解讨论+课后线上复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过程性评价和期终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结果表明,课程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黄睿虞育杰尹建勇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评价考核体系
基于Trnsys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研究
2022年
本文基于Trnsys软件,搭建了贵州某工业园区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额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与设计工况的主要参数,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奠定了基础。对额定工况下的循环进行热力学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各循环设备的(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维持90%负荷率工作时,可获得最高的(火用)效率。利用吸收式热泵排出的低温烟气制取生活热水,可提高系统0.32%的(火用)效率。
陈兴乐虞育杰朱纪云李阳
关键词:TRNSYS冷热电联供(火用)分析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引入“CFD技术”的教学改革与运用
2023年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概念抽象,公式繁多,但又与实际工程存在紧密联系的专业必修课。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工程流体力学的知识点,该文将CFD技术融入该课程的教学,并给出了黏性流体与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运用两个知识点的具体讲解过程。利用CFD技术的优势,将流体的实际运动状态图像化展示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尹建勇虞育杰黄睿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CFD技术伯努利方程
煤泥掺烧的燃烧特性实验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采用STA409PC热重分析仪对煤泥与中煤掺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掺混比例和氧浓度,对样品的TG和DTG曲线进行分析,计算了可燃性参数、稳燃性系数和综合燃烧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加,主要燃烧特征参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氧浓度增大,主要燃烧特征参数大体呈增大趋势。
姜红丽龚德鸿王志中张东东吴冬梅钱进虞育杰申甲
关键词:热重分析煤泥掺烧氧浓度
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被引量:11
2016年
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和培养计划安排,以"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支撑"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思路,构建了包括入门认知级、设备实践级、系统实践级和创新实践级的四层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并以火电机组全工况仿真实验和锅炉送风系统仿真实验为例进行了具体实验流程设计介绍。
龚德鸿朱兵顾红艳李环赵正红虞育杰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