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璇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梗阻
  • 2篇植入
  • 2篇粒子植入
  • 2篇黄疸
  • 2篇梗阻性
  • 2篇梗阻性黄疸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引流
  • 1篇性疾病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引流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胆管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硬化性...
  • 1篇粘膜
  • 1篇粘膜屏障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李闻
  • 4篇苏璇
  • 1篇张晓梅
  • 1篇蔡逢春
  • 1篇吴丽丽
  • 1篇吴亮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治疗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腺癌
2014年
目的探讨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10月纳入的47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胆汁内引流组(A组)和胆汁内引流联合125I粒子治疗组(B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变化、肿瘤体积变化、十二指肠出现梗阻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治疗前后对比,A组肿瘤体积无变化(P=0.111),B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33),两组之间体积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较A组晚1.63个月(6.68个月vs 5.05个月,P=0.017)。A组经治疗后6、8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1%、21.9%,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B组经治疗后6、8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2%、50.1%,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4.459,P=0.035)。结论胆汁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可以解除黄疸、抑制肿瘤的生长、减缓十二指肠梗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开发苏璇蔡逢春李闻
关键词:局部放射治疗梗阻性黄疸胰腺癌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6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2006 - 2011 年在本院诊治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26 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超声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 结果 26 例中男16 例,女10 例,年龄35 ~ 60(42.5±6.8) 岁。以黄疸(80.8%)、乏力(73.1%)、纳差(69.2%) 为主要表现,伴有皮肤瘙痒(34.6%)、发热(46.2%)、消瘦(26.9%)、脾大(19.2%)。实验室检查显示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免疫检测显示IgG 升高18 例(69.2%),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9 例(34.6%),抗核抗体阳性4 例(15.4%),抗平滑肌抗体阳性1 例(3.8%)。胆道造影24 例(92.3%)显示不同程度的多灶性狭窄和节段性扩张的胆管改变。超声显示21 例(80.7%) 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淤胆。结肠镜显示8 例(30.8%) 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肝脏穿刺显示13 例(68.4%) 出现胆管周围纤维化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以熊去氧胆酸作为基础药物治疗,同时辅以保肝治疗,肝外胆道狭窄者给予支架置入,21 例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 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及3 例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结论 PSC 是全身免疫异常体现在肝内外胆道的一种损伤,常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综合临床特征、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免疫学指标检测、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排除相关性疾病得以确诊。治疗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罗开发苏璇张晓梅李闻
关键词: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各组均15只;SH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于引流术后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AO的活性,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粘膜形态学变化。结果:OJ组大鼠肠粘膜损伤明显,粘膜变薄、绒毛稀疏、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ID、ED组大鼠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恢复,ID组更接近SH组;OJ组血浆DAO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SH、ID、ED组(8.183±0.211 vs 3.570±0.280、3.978±0.269、5.051±0.328 U/L,P<0.01),ID组较ED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组血浆DAO水平略高于SH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DAO变化与肠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一致。结论:胆汁内、外引流术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DAO水平,内引流术效果优于外引流术;血浆DAO的变化可反映梗黄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及修复情况。
苏璇罗开发吴亮吴丽丽李闻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汁引流肠粘膜屏障二胺氧化酶
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缓解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 初步评价内镜下化疗缓释粒子瘤内植入治疗上消化道恶性梗阻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内镜下对我院2008年3月-2013年5月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梗阻部结节及浸润处多点植入缓释化疗粒子,3例胃癌患者行5-FU粒子植入,平均注射5-FU缓释粒子148 mg;4例食管癌患者行顺铂粒子植入,平均注射顺铂缓释粒子48 mg.结果 7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9次,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缓解不全梗阻显著有效1例,明显有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5.7%;1次治疗后症状缓解持续时间平均约20 d;7例中,6例死亡,生存期为2~8个月,平均存活时间约112 d.结论 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对晚期上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有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效果,是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性梗阻可选择的手段.
苏璇罗开发李闻
关键词:内窥镜上消化道肿瘤化疗粒子梗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