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颖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128层螺旋...
  • 2篇CT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性别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硬化斑块
  • 1篇三期增强
  • 1篇三期增强扫描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细胞
  • 1篇神经胶质细胞...

机构

  • 5篇宜宾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罗颖
  • 4篇韩文彬
  • 3篇陈竹碧
  • 2篇阳祥春
  • 2篇左稳
  • 2篇黄琦
  • 1篇王建秋
  • 1篇曾云富
  • 1篇贺军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性别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12月选取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143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50岁,n=37)和B组(>50岁,n=106)。结果 A组男29例,共发现斑块70处,其中纤维斑块30处,混合斑块17处,软斑块11处,钙化斑块12处;女8例,共发现斑块13处,其中纤维斑块7处,混合斑块2处,软斑块2处,钙化斑块2处;男性与女性间斑块成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4,P>0.05)。B组男56例,共发现斑块116处,其中混合斑块48处,纤维斑块40处,软斑块及钙化斑块各14处;女50例,共发现斑块90处,其中混合斑块36处,纤维斑块22处,软斑块及钙化斑块16处;男性与女性间斑块成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08,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成分,男性及女性不存在性别优势。
罗颖陈竹碧韩文彬
关键词:性别年龄128层螺旋CT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究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56例患者入院后两周内都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性病变。结果 5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26例和恶性结节组30例;CT平扫良、恶性肺结节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60s良、恶性肺结节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15s、30s所测的CT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CT净增值20~60HU为恶性结节,测得CT三期增强扫描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86.73%、诊断准确性为81.46%。结论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对良性和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韩文彬左稳陈竹碧黄琦罗颖
关键词:CT肺结节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冠状动脉不同成分斑块与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15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及确诊冠心病患者的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两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Circulation血管分析软件,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共发现319处斑块,其中软斑块104处,纤维、混合斑块103处,钙化斑块112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14处中,钙化斑块86处(75.4%);冠状动脉中度狭窄113处中,纤维、混合斑块75处(66.3%);冠状动脉重度狭窄92处中,软斑块68处(73.9%)。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左稳陈竹碧王建秋罗颖韩文彬贺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DCE-MRI、DW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情况预测价值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膀胱癌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且b值为800 s/mm^2的ADC值显著高于b值为1 000 s/mm^2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T分期、浸润情况及ADC值均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DC值及b值的选择,对确定膀胱癌患者的T分期、浸润情况及复发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DCE-MRI、DWI联合检查对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罗颖曾云富阳祥春刘江黄琦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膀胱癌
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2月于我院首诊的神经胶质细胞瘤及脑出血患者各30例,对比其CT影像特征及脑灌注相关参数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结果 30例神经胶质细胞瘤,13例病灶位于脑边缘部,脑皮质10例,基底节区7例,出血灶区形态均欠规则,且大小不一,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均可见边界清晰、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17例高密度出血灶掩盖软组织,8例高密度出血灶伴囊变,24例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带,21例有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均可见病灶组织有不同程度强化,以环状(13例)、片状(8例)或结节状(9例)强化为主;30例脑出血患者中,21例病灶位于基底节区,4例位于小脑,3例位于脑干,2例位于脑叶,2例破入脑室,CT可见高密度均匀影,呈类圆形,仅4例表现为出血灶周围轻微水肿,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两种病变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胶质细胞瘤患者病灶不具特异性,而脑出血多位于基底节区,且灶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例数显著高于脑出血;CBF、CBV、MTT、PS等参数均显著低于脑出血(P<0.001)。结论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的CT影像在病灶位置、水肿、占位效应上有显著差异,且脑灌注相关参数也呈特异性表达,有潜力成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罗颖阳祥春刘江谭伟祥韩文彬王思然
关键词:神经胶质细胞瘤脑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