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异卵双胞胎”和空间碎片
- 2010年
- 文章着眼物质性实践和设计工作,进而探索共时性的创造与发展时间压缩之间的研究。这两者说明了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也对借助建筑实践和设计思考来度量中国转变的标准提出更多的要求。鉴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激烈争论,建筑在实践中容纳复杂、激进的社会空间形式的程度有多少?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后毛泽东时代的30年间的悲与喜,以及之后到来的城市化超速发展的时代,对建筑项目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像通信和计算技术,建筑将变得更加普遍和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产物的模式,还是会沦为空间物质性的实践的机械化的形式?文章围绕北京两幢相邻的住宅项目展开:联接复合体和清水苑。基于B.A.S.E北京建筑工作室的相关工作,这两者建立了围绕中国的城市化以及建筑教育方面问题的讨论框架。其目的是通过插入空间碎片和对进程的微妙打乱,直接的注意力并不在对中国城市化的"超速"发展的争论中,而是重点关注在社会有机体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如何体现基因多样性,以及既非均质处理又非沉溺于极端差异化的物质性实践。
- 罗伯特·亚当斯陈丽王飞田丹妮
- 关键词:基因多样性建筑
- 下一个! 通向未来的上海
- 2010年
- 文章希望在包容历史与未来这一方面,上海能成为建立起建筑新秩序的都市。
- 马场璋造郭屹民王飞
- 建造故事 山姆·瑞吉威对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被引量:3
- 2010年
- 文章记录了作者与意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学家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在这场以"建造"为主题的长篇访谈中论述了包括材料、物质性、技艺在内的多个主题,并且以帕拉第奥、斯卡帕等人的多个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历史语境下由建造产生的建筑表达与意义上的丰富性。这与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教育中视中性的空间与材料为理想观点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因此构成对"建构"话语独树一帜的讨论与补充。
- 山姆·瑞吉威【澳】马可·弗拉斯卡理【意】周渐佳周伊幸王飞
- 关键词:物质性
- 让空间自由一会儿 建筑师教师王飞、宋刚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一方面介绍了两位青年建筑师王飞和宋刚的教学、实践及思想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思考。同时,希望借助这两方面的阐述为读者建立阅读的互动,以便全方位地展现两位青年建筑师的教学、实践和思想空间。
- 虞刚王飞宋刚
- 关键词:教学
- 剖面的秘密被引量:8
- 2010年
- 文章简明阐述了关于剖面(section)的历史理论,从词源的角度解释section(剖面)、dissect(ion)(解剖)、secret(秘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和建筑废墟之间的紧密联系。文章详细讨论了15-18世纪著名建筑师对剖面的理解,讨论图纸、设计、建造和建筑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并讨论了19世纪平、立、剖的系统化,建筑设计和文化的简化,及其对当代建筑的影响。文章从历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剖面,以期对中国当代的建筑实践有所反思和启发。
- 王飞
- 关键词:剖面废墟副产品
- 建构的“不可见性(内在的可见性)” 重力和建构紧致集被引量:4
- 2009年
- 作者对于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可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不可见性的另一重含义意味着将可见性内部化,应用到建构中去。作者认为建构从字面上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从建构的不可见性(内在的可见性)作者引出了自己的一个概念,即建构的紧致集(在此作者引用了数学术语),例如混凝土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建构的紧致集",它可以形成一个足够的系统,产生一个定义标准,让我们更好地建造。为此作者例举了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勒里柯莱等人的实践来论证这一点;当阐述重力的概念对于建构的影响时,作者立足于传统的欧几里得数学、相对论和拓扑学等当代数学和物理学对重力概念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在抽象艺术和现代建筑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与建构的阅读性和不可见性有着相当的关联。
- 卡雷斯·瓦洪拉特何可人王飞
- 关键词:不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