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舰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甲状腺
  • 1篇地塞米松
  • 1篇人甲状腺
  • 1篇鼠模型
  • 1篇术后
  • 1篇呕吐
  • 1篇中子
  • 1篇中子俘获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未分化
  • 1篇未分化癌
  • 1篇下腔出血
  • 1篇腺癌
  • 1篇腺瘤
  • 1篇相关肽
  • 1篇小剂量地塞米...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作者

  • 4篇王舰
  • 3篇楼岑
  • 1篇章晓英
  • 1篇权友琼

传媒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后呕吐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I"清甲"术后呕吐的疗效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研究。方法:将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癌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治疗组102例,...
张雨高美佳王舰楼岑
经鼻靶向给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鼻靶向中枢导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经鼻CGRP+SAH组、经鼻NS+SAH组、SAH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于第2次注血后72 h,麻醉、灌注固定后断头取脑及脑干制备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脑皮层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在SAH模型动物的蛛网膜下腔,均发现弥漫性分布的血液或血凝块,主要分布于后颅窝、前颅窝及蝶鞍处。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对照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极少量表达;SAH组和经鼻NS+SAH组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经鼻CGRP+SAH组caspase-3蛋白表达比SAH组和经鼻NS+SAH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SAH组、经鼻NS+SAH组、经鼻CGRP+SAH组的脑组织皮层caspase-3荧光强度值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21、13.27、11.32,P均<0.05);经鼻NS+SAH组的脑组织皮层caspase-3荧光强度值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5);经鼻CGRP+SAH组的脑组织皮层caspase-3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SAH组和经鼻NS+SAH组(t分别=4.88、4.93,P均<0.05)。结论经鼻靶向中枢导入CGRP对SAH后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迟淑梅章晓英张利陈洁芳邬莎马晓燕王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鼻腔给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损伤
^(32)磷-胶体介入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核素32磷-胶体(32P-胶体)瘤体内注射介入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以分别接受32P-胶体瘤体内注射介入治疗(32P-胶体组,n=30)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对照组,n=30)的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后2、4、6、8个月时随访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定期随访发现,32P-胶体组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和8个月后的疗效与瘤体大小有关(P=0.042,P=0.019);治疗后8个月,32P-胶体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32P-胶体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肿瘤部位轻度胀痛(33.00%)、局部皮肤发红(16.67%)及放射性皮炎(6.70%)。结论超声引导下32P-胶体瘤体内注射介入治疗甲状腺腺瘤,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其疗效与瘤体大小有关。
王舰楼岑
关键词:甲状腺瘤介入治疗
中子俘获剂RGD-PEI-AON-(^(157)Gd-DTPA)n治疗荷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模型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中子俘获剂RGD-PEI-AON-(^(157)Gd-DTPA)n治疗荷人甲状腺未分化癌(ATC)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方法选择27只SPF级小鼠,移植肿瘤细胞ATC癌细胞株,并随机分为俘获剂组、γ射线组及未照射组三个组,每组9只。通过放射免疫显像仪器SPECT/CT,画取全鼠、瘤体和除瘤体外全鼠的感兴趣区,计算瘤体与周围不同组织的靶/非靶摄取比值(T/N)。后处死小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测量治疗前后肿瘤瘤体长径及瘤体体积变化,计算俘获剂组、γ射线组及未照射组的肿瘤抑制率;并观察俘获剂组治疗后肿瘤局部皮肤及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ATC瘤体与非瘤体组织的T/N比值在注入后第1、2、3、5、7天逐渐升高,说明俘获剂在正常组织中并没有较高的特异性吸收;俘获剂组及γ射线组在治疗7 d后瘤体长径及瘤体体积较未照射组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39、17.21、15.18、14.32,P均<0.05)。治疗后7 d,俘获剂组肿瘤抑制率高于γ射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5)。7 d内俘获剂组小鼠肿瘤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红、热等炎症相关反应。病理级电镜检查示:肿瘤细胞破坏严重,可见大片凝固样坏死区,伴有少数凋亡细胞;肿瘤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碎裂,并存在凋亡小体。结论中子俘获剂RGD-PEI-AON-(^(157)Gd-DTPA)n可以对ATC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核酸等造成损伤,抑制其代谢,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直至死亡。中子俘获剂RGD-PEI-AON-(^(157)Gd-DTPA)n治疗ATC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副作用。
王舰权友琼章步程李俊江高美佳楼岑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