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存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太原组
  • 2篇煤田
  • 2篇含煤
  • 2篇大同煤田
  • 1篇地层结构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旋回
  • 1篇岩系
  • 1篇水害
  • 1篇水文地质
  • 1篇水文地质特征
  • 1篇中资
  • 1篇煤矿
  • 1篇煤矿水文
  • 1篇煤岩
  • 1篇聚煤
  • 1篇聚煤作用
  • 1篇矿井

机构

  • 4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太原铁路局

作者

  • 4篇王存
  • 2篇高宇平
  • 1篇程岳宏
  • 1篇范二平
  • 1篇郭万忠
  • 1篇张郑伟
  • 1篇赵军
  • 1篇杨智文
  • 1篇刘媛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能源与节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太原组赋煤边界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总结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二叠系太原组赋煤边界形成条件,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大同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二叠系赋煤边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大同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特征,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由东部逆冲断裂构造带,中部向斜–单斜构造带和西部隆起构造带组成,煤田内部断裂多为NW-NWW和NE-NEE向,前者形成时期早,规模普遍较大;不同构造期应力作用控制着二叠系煤层的赋存特征,印支早期NS向挤压作用,控制煤田东北部边界,燕山期控制煤田东缘、西缘和西南缘边界。
郭万忠程岳宏高宇平陈振国张郑伟王存
关键词:地层结构二叠系大同煤田
浅论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与防治水害的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对忻州窑矿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防治矿井水害的应对措施,以供煤矿安全生产作为参考依据。
王存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水害
含煤地层中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在论述含煤地层中资源储量的估算和核实方法基础上,根据研究区井田地质特征选取适当的计算公式,确定公式中不同的参数,得出储量计算的结果,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抽检,进行数值复核,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王存刘媛董高超
关键词:含煤地层
大同煤田太原组含煤岩系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结合大量钻孔岩心、测井、井田地震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理论原理对大同煤田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与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相序、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其煤层聚集的控制因素,明确了中期旋回地层格架内砂体与煤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弱伸展、缓慢沉降的古构造背景以及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是太原组成煤的基础条件,中期基准面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是聚煤的主控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易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主力可采煤层;上升早中期或下降中晚期,多发育中薄层炭质泥岩与薄层煤层,煤层多零星分布,横向连续性差。
程岳宏杨智文范二平赵军高宇平孙殿宇王存
关键词:大同煤田太原组基准面旋回聚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