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非

作品数:82 被引量:346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成像
  • 13篇肿瘤
  • 13篇磁共振
  • 11篇肉瘤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CT
  • 8篇乳腺
  • 8篇64层螺旋
  • 8篇64层螺旋C...
  • 7篇血管
  • 7篇软组织
  • 7篇细胞
  • 7篇X线
  • 6篇腺癌
  • 5篇动脉
  • 5篇脂肪肉瘤
  • 5篇四肢
  • 5篇体层摄影
  • 4篇多平面重组
  • 4篇血管造影

机构

  • 41篇江苏大学附属...
  • 38篇镇江市第一人...
  • 6篇江苏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解放军第三五...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3篇王亚非
  • 18篇倪恩珍
  • 15篇胡曙东
  • 14篇单秀红
  • 14篇谌业荣
  • 9篇黄昊
  • 8篇唐志洋
  • 8篇朱萍
  • 7篇蒋敏
  • 7篇谭继善
  • 7篇景成定
  • 7篇刘琴芳
  • 6篇蒋令
  • 4篇朱成良
  • 4篇王海
  • 4篇贾颖军
  • 4篇王淑慧
  • 4篇顾建平
  • 4篇周恩汉
  • 3篇胡慧

传媒

  • 1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实用医学影像...
  • 5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触发技术在64层CT颅脑3D-CTA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以颈内动脉为监测点的智能触发技术在64层CT颅脑3D-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3D-CTA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智能触发技术,对照组51例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法。记录分析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应用卡方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智能触发组图像质量优于固定延迟时间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触发组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78mSv,对照组4.50mSv,辐射剂量下降了15.6%(P<0.05)。结论:以颈内动脉为监测点的智能触发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
朱成良王亚非蒋敏单秀红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4例髋臼骨折患者共24个髋臼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髋臼三维重建处理,三维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在手术的15例髋臼中,髋臼三维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倪恩珍孙萍王淑慧王亚非
关键词:髋臼骨折螺旋CT三维成像
血友病性假瘤的MDCT表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提高对血友病性假瘤多层螺旋CT(MDCT)表现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血友病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16例均行MDCT检查,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着重分析假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骨质改变。结果 16例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血友病A型12例,血友病B型4例。16例中12例有外伤史。主要影像学改变为溶骨性破坏14例,软组织肿胀、肿块13例。结论血友病性假瘤影像学特征取决于病变的首发部位和出血程度。CT对血友病性假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曙东谌业荣贾颖军倪恩珍宋琦林晓珠王亚非陈克敏
关键词:血友病假瘤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证实的病例,分析肠系膜血管梗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 14例中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静脉栓塞8例。直接征象:平扫5例表现为管径增粗,6例表现为管腔内密度增高,增强后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肠壁呈靶样增厚5例,肠系膜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10例,增强后肠壁无强化3例,1例并发脾脏和肾脏梗死。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有较高诊断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应及时进行CT检查。
贾颖军王亚非蒋敏胡曙东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血栓形成
脂肪栓塞性脑梗塞1例
2004年
唐志洋王亚非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22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与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病例 2 2例 ,其中男 17例 ,女 5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结果 :2 2例常规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夹层隔膜的显示均为 10 0 % ,但对隔膜撕裂口的显示 ,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显示较好 ,为 86 .3% (19/ 2 2 ) ,而常规SE序列显示不满意。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其优越性 ,能敏感地显示夹层隔膜、辨别真腔假腔 ,并能利用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很好地显示隔膜撕裂口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唐志洋王亚非景成定蒋令冯瑄初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
椎管内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被引量:3
1998年
椎管内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王亚非法锡元景成定蒋令位于椎管内硬膜下的支气管源性囊肿罕见,我们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患者男,2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到腰痛,为持续性钝痛,无规律性,曾以腰椎骨质增生诊治无改善。近图1MRI矢状位T1W...
王亚非法锡元景成定蒋令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椎管内硬膜下病例报告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显示肺叶间裂变异的价值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肺叶间裂及变异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的显示及分布。方法64层螺旋CT以0.6mm层厚采样扫描1235例胸部病变患者,使用MPR技术显示肺叶间裂及变异(包括附属裂)。结果1235例患者中肺叶间裂无变异者占80.08%(989例),变异者占19、92%(246例)。变异肺中,双侧变异20.33%(50例);单侧变异79.67%(196例),其中右肺变异63.01%(155例),左肺16.66%(41例)。右肺既无斜裂亦无水平裂1.22%(3例),左肺无斜裂(6.91%,17例)比右肺多(3.65%,9例)。左肺斜裂不全(8.53%,21例)比右肺多(4.06%,10例)。246例中右肺无水平裂27.24%(67例),水平裂不全9.76%(24例)。肺附属裂83.33%(205例),右肺(53.66%,132例)比左肺多(29.67%,73例),右下叶段(40.65%,100例)明显高于左下叶段(7.72%,19例),舌裂15.85%(39例)。斜裂和水平裂形态和位置改变41.06%(101例),右侧(35.37%,87例)高于左侧(5.69%,14例)。结论64层螺旋CTMPR完全能显示肺叶间裂、肺叶间裂变异和附属裂,而且能区别病变和小血管。
王亚非吴树春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二例
2009年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曾被视为良性肿瘤样病变,2002年WHO制定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肿瘤”或“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的发病原因不清,可表现为良性病变,也可出现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现报道2例肺IMT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单秀红陈建华王亚非
关键词: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良性肿瘤样病变母细胞肿瘤软组织肿瘤良性病变远处转移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Tessari法制作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在DSA引导下硬化治疗20例(25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参照CEAP分级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在DSA引导下对25条患肢成功实施曲张静脉的泡沫硬化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术后第2和第4天并发浅静脉炎,予以抗炎等对症处理后3 d好转。20例患者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后,显著有效的下肢为15条(有效率为60%),有效的下肢为10条(有效率为40%),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100%。结论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傅建华何旭陈国平顾建平王亚非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泡沫硬化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