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莲花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塔河油田
  • 2篇配器
  • 2篇超深
  • 1篇单井
  • 1篇单井控制储量
  • 1篇性能试验
  • 1篇油井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套管
  • 1篇盆地
  • 1篇气田
  • 1篇主控因素
  • 1篇主控因素分析
  • 1篇结构参数
  • 1篇井控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朱莲花
  • 3篇任向海
  • 2篇康志江
  • 2篇彭振华
  • 2篇丁雯
  • 2篇张园
  • 2篇顾浩
  • 2篇尚根华
  • 1篇朱秀香
  • 1篇王强
  • 1篇黄诚
  • 1篇王来源
  • 1篇曾文广
  • 1篇李慧莉
  • 1篇赵锐
  • 1篇郑松青
  • 1篇朱桂良
  • 1篇张云
  • 1篇张建军

传媒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缝洞型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2023年
顺北油气田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产油气区。根据钻井动态、岩心分析、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酸化压裂曲线及试井资料等对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缝洞型储层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缝洞型储层是伴随走滑断裂发育的一类特殊储层,垂直于断裂带发育,由基岩-裂缝带-洞穴带有序排列组成的多组缝洞集合体,洞穴带和裂缝带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地震上的识别特征为断裂-串珠-杂乱强反射。②研究区规模较大的断控缝洞型储层的改造曲线具有初始泵压低、最大压降大,停泵压力低等特征,北东断裂体系的①号、④号、⑧号断裂带的钻井压力恢复曲线均呈“W”-箱形形态。③按照地震响应特征和试井压力恢复曲线形态可将研究区的断控缝洞型储层划分为洞穴型和裂缝型两大类,按试井压力恢复曲线形态可细分为裂缝-多洞穴型、裂缝-洞穴型、洞穴-裂缝型和裂缝型4类。④研究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玉尔吐斯组,沿走滑断裂运移,以孔洞和裂缝为储集空间,盖层为致密碳酸盐岩和巨厚泥岩。
卜旭强王来源朱莲花黄诚朱秀香
关键词: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研制及性能试验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塔河油田现有掺稀降黏工艺中稀油与稠油由同一吸入口进入,两者互相干扰致使掺混不均从而堵塞油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将稀油吸入口与稠油吸入口分开的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借鉴前人的混配效果评价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稀油吸入口直径、孔眼层数、开孔角度对混配效果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结构参数,最佳结构参数为稀油吸入口直径8.0 mm,沿轴向4层排布,开孔角度33°。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性能室内试验结果发现,稀油和稠油经过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后,其混合均匀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可以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解决了因稀油和稠油掺混不均而堵塞油管的问题。
任向海朱莲花张园彭振华丁雯
关键词:降黏数值模拟结构参数
基于物质平衡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能力,这3个因素整体均呈主干断裂大于分支断裂、分支断裂大于次级断裂的特征;弹性驱单井累积产油量、日产油量、阶段累积产油量均与单井控制储量呈强线性关系;单井累积产油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与初始地层压力乘积在对数坐标上是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缝洞储集体规模对累积产油量影响大于初始地层压力影响;流体流动能力越强,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越高;要提高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早期井位部署应优选规模大、地层破碎程度高的缝洞储集体,开发中后期要尽量提高单井控制储量。
顾浩康志江尚根华郑松青朱桂良张云朱现胜朱莲花
关键词:产能单井控制储量
一种新型掺稀方式——套管空心杆掺稀
2013年
塔河油田生产油井中掺稀稠油井占很大比例,针对塔河油田稠油掺稀工艺存在的掺入稀油压力不稳、稀油混合不均匀以及稀油利用率低等问题,在目前三种掺稀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三种掺稀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对其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出一种新的掺稀方式,建立一种新型掺稀模型,阐明工作原理和生产流程,论证其结构和可行性。证明新的掺稀生产方式在生产现场能有效提高稀油的利用率,缓解稀油不足带来的问题,改善压力不稳的情况。
任向海张建军曾文广朱莲花
关键词:塔河油田空心杆套管
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塔河油田掺稀生产油井的系统效率较实际情况偏高的问题,根据稠油掺稀生产油井和常规生产油井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两者系统效率的不同因素。在常规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总输入功率分为电机输入功率和掺稀系统输入功率2部分,在掺稀系统功率中引入掺稀生产油井的掺稀量和掺稀压力2个参数,对掺稀系统的输入功率进行量化,建立了稠油掺稀生产井新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确保稠油掺稀生产油井系统效率的准确性。对评价该类油井的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任向海彭振华张园丁雯朱莲花
关键词:塔河油田机抽井计算方法
基于井温的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动用深度计算被引量:7
2021年
超深断溶体油藏纵向连通性好,油井生产时井底下方油气易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明确油井油藏动用深度,以Z油田W9井为例,对比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流温、静温特征,并基于温度特征建立不同温度-深度关系下油井动用深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同一深度下流温大于静温,与油嘴直径无关;当深度一定时,油嘴直径越大,流温越高;随深度增大,流温与静温差整体呈降低趋势,靠近井底处流温梯度较低;超深断溶体油藏温度特征受热损失、油井动用深度和传热方式影响;W9井在目前4.5 mm油嘴生产条件下动用深度约为52~62 m。该研究可为超深断溶体油藏油柱高度判断、储量计算、合理生产制度的制订提供依据。
顾浩尚根华李慧莉王强朱莲花赵锐康志江李王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