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雅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儒家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行为
  • 1篇德行
  • 1篇德性
  • 1篇东洋
  • 1篇译解
  • 1篇之于
  • 1篇人类中心论
  • 1篇情欲
  • 1篇忏悔
  • 1篇忏悔录
  • 1篇卢梭
  • 1篇命题
  • 1篇进路
  • 1篇尽性
  • 1篇非人类中心论
  • 1篇《忏悔录》
  • 1篇奥古斯丁
  • 1篇传统儒家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文雅

传媒

  • 3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爱”之诠释、进路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爱"之内涵作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对于告别古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具有典型和中心的意义。"爱"不再是被"知"所笼罩的某种动力,它重新组织了人性结构,比"知"更为可靠和永恒,能成为真正的生活所在。通过对《忏悔录》中关于"爱"的诠释作再诠释和文本分析,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所进行的关于爱的定义、爱的作用,以及爱如何重建有别于古典世界的逻辑将得以呈现,从而达致奥古斯丁图式的"爱"之诠释和意义的理解。
文雅
关键词:奥古斯丁忏悔录情欲
“尽性”之“己”、“人”与“物”:再思“人与自然”
2012年
当下环境伦理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伦理规范而言,此二元关系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的价值塑造。传统儒家思想中"尽性"之"己"、"人"、"物"三维关系的说明,则能为环境伦理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思路。
文雅
关键词: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
斯坎伦和帕菲特论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可能——基于理性、理由及个人的阐述
2011年
从西方传统的理性概念出发,分析"理性"及其衍生的理由、合理性等相关概念,通过聚焦当代道德哲学以理性和理由建构证成原则的两大代表——斯坎伦和帕菲特——在这几个概念阐释上的同异,特别是他们在"不合理性"上的分歧,指出在多元的世界里,个人的道德处境是我们需要廓清的主题。
文雅
传统儒家“德性”概念试解被引量:2
2012年
无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还是在当下语境下,"德性"概念在伦理学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德性"在"德"与"性"各自含义流变及其逐步结合的过程中,确定了它在儒家思想中的中心地位。"德性"的根本性质在于其内在性,它通过"性"来收束,是当代"德性"观念的历史根据。
文雅
关键词:德性
“东洋卢梭”之于中国——《民约译解》的东洋命题和中国精神
2012年
《民约译解》以中国传统儒家精神和阳明学作为解释的方式,以卢梭的平等自由和民权观作为要核,温和地回应了幕末明治维新时期的东洋命题,即当时的日本应选择何种道路。这部作品对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学人和知识界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和影响。
文雅
关键词:儒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