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威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某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中空锚杆注浆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以四川某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地质调研、空心包体地应力测试、初支与围岩接触压力监测等分析手段,对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初支变形破坏主要是由地表水下渗、不利地应力条件、地层岩性等因素造成。同时采用FLAC3D,分析开挖后隧道上部粉砂质泥岩夹层对拱顶变形的影响,以及中空锚杆注浆前后初支受力变形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最大竖向位移及压应力出现在拱顶区域,且位移随着夹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6.5 m时出现陡降,最大水平位移在右拱腰处;锚杆注浆后拱顶位移减小约10%,边墙位移减少约4%。本文可为类似工程变形破坏原因分析及施工处治方法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 刘天毅孟陆波高美奔成威郑建国
- 关键词:地应力测试FLAC3D
- 汶马高速公路斜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演化模式被引量:11
- 2022年
- 通过现场调研和浅表生改造理论分析,总结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其形成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沿线斜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分段、集中、相关以及季节重复性的特征;坡度为30°~40°时,地质灾害最发育;海拔高度1.5~2 km是地质灾害数量最多的高程段;岩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土质斜坡,崩塌主要发育在板岩斜坡;沿断裂带,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汶川—理县段的地质灾害演化为中倾角岩层深切模式,主要发育危岩和滑坡;理县—马尔康段地质灾害演化为陡倾角岩层深切模式,主要发育滑坡。
- 张文居孟陆波李磊成威李攀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软弱围岩相似材料高温作用后力学特性各向异性的试验研究
- 岩体各向异性特征早已为大家所认识,许多学者对常温下岩体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做了大量研究,但对高温作用后层状岩体各向异性的破坏机理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本文拟通过不同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研究与层状软弱围岩相似的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的材...
- 孟陆波成威董远峰
- 热–力作用下层状砂岩各向异性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利用MTS815型程控伺服刚性试验机对层状砂岩开展高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试样的变形参数、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随着温度(20℃~150℃)和层理角度(0°~90°)的变化规律,探讨层状砂岩各向异性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角度的增大,岩样弹性模量呈现减小的趋势;泊松比、起裂应力、扩容应力和峰值应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随着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泊松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温度20℃~120℃,起裂应力、扩容应力和峰值应力整体呈现弱增长的趋势,温度超过120℃后大幅度减小,温度120℃~150℃范围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值,使得砂岩力学性质发生突变;(3)层状砂岩的各向异性程度属于低级各向异性,温度20℃~120℃,砂岩的各向异性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温度120℃~150℃,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的各向异性度有所提高;(4)层状砂岩的破坏模式受到温度和角度的共同影响。岩样破坏随温度的升高由剪切破坏向张拉破坏过渡;角度30°时,岩样主要发生沿着层理面的剪切破坏,而且角度30°时岩样的强度最低,表明角度30°是该砂岩力学特性、强度特征和破裂模式最不利角度。
- 廖安杰孟陆波李天斌路强成威
- 关键词:岩石力学热力各向异性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