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炳
-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樟树叶片中叶绿素总量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了樟树叶片中叶绿素提取的条件,优化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定参数,建立了用无水乙醇作提取剂在研磨条件下提取叶绿素、用石油醚萃取以分离出有机镁、用0.8mol/L盐酸反萃取,使镁进入水溶液。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萃取液中的镁含量,从而间接测定樟树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103~116%,相对标准偏差为4.8%。
- 徐绍炳吴一微郑颖
- 关键词:叶绿素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热熔型阻尼材料中的铅和镉被引量:1
- 2007年
- 试验了灰化温度和时间对分解的影响,改进了浸出实验装置,探索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条件,从而建立了以炭化-高温干灰化-酸溶解相结合分解热熔型阻尼材料,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铅和镉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按置信水平99%测定铅含量置信区间为1.46±0.04μg/g,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7%;镉含量置信区间为0.18±0.03μg/g,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为3.1%。
- 徐绍炳吴一微廖丽霞
-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
- 酱油中氨基酸的快速极谱测定被引量:1
- 2008年
-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中茚三酮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以pH=4.58的BR缓冲溶液和0.1mol/L的KCl溶液作为底液,茚三酮产生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位为-0.874V(vs.SCE),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2×10^-6~3.36×10^-4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114.5+7.393×10^6fmol/L,相关系数为0.9927。研究了茚三酮与氨基酸相互作用后的极谱行为。结果表明,加入氨基酸后峰电位没有变化,峰电流随氨基酸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对L-组氨酸在6.10×10^-5~6.10×10^-4mol/L和1.22×10^-6~1.22×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分别为i”p(nA/s^2)=147.6~2.150×10^4cmol/L,相关系数为0.9977;和i”p(nA/s^2)=174.8-1.604×10^6cmol/L,相关系数为0.9961。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市售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
- 徐绍炳李箫
- 关键词:茚三酮线性扫描极谱法氨基酸酱油
- L-组氨酸与锌离子的极谱催化波及应用研究
- 组氨酸(L-Histidine:CNOH)是生物体必需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肌肉神经组织中,是许多酶和功能蛋白质的活性中心。分子中的-COO基氧原子与金属发生共价结合;-NH基中的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金
- 徐绍炳胡爱微
- 关键词:组氨酸锌离子极谱催化波
- 文献传递
- 银溶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银被引量:1
- 2007年
- 在pH≈8 B-R缓冲溶液中,银与抗坏血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黄色银溶胶溶液并被明胶分散,银溶胶对试剂空白在4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3×10^3L·(mol.cm)^-1.吸光度对银浓度在8.00×10^-6~2.00×10^-4mol·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7+6.276×10^3c,相关系数为r=0.9994.成功地测定了试样中的痕量银.
- 徐绍炳
- 关键词:银明胶分光光度法
- 催化极谱法测定人造奶油中的镍被引量:4
- 2006年
- 在pH=8.2丁二酮肟—氨水-氯化铵—亚硝酸钠体系中,镍具有一灵敏的极谱波,其二阶导数峰电位为-0.97V(vs.SCE),峰电流与镍离子浓度在0.00603mg/L^0.1809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ip"=738.0+6.591×104c(相关系数为r=0.9979)。比较了人造奶油的预处理方法,测定了人造奶油中的镍,加标回收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5.2%。
- 徐绍炳陈乔
- 关键词:线性扫描极谱法极谱催化波人造奶油镍
- 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极谱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系统研究了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BP-2)在不同缓冲体系中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在2.5 mol/L的H2SO4溶液中BP-2的二阶导数峰电位为-1.06 V,其峰电流与浓度在5.0×10-6mol/L^3.0×10-5mol/L的对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ip″(nA/s2)=19 096.79+745.75×lgc(mol/L),相关系数为0.993 6。BP-2的微分循环伏安曲线表明,该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波。
- 徐绍炳夏新泉张盈艳
- 关键词:防晒剂线性扫描极谱法极谱波
- 双烯醇酮乙酸酯的极谱催化波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技术,研究了在H2O2存在下双烯醇酮乙酸酯的极谱催化波。结果表明,在pH4.0±0.5的B—R缓冲溶液、8.0×10^-3mol/L H2O2溶液和0.1mol/L KCl底液中,双烯醇酮乙酸酯于-1.01V处产生一极谱催化波;其一阶倒数峰电流与双烯醇酮乙酸酯的浓度在1.0×10^-8~1.0×10^-7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p′=1.384×10^11c+2.374×10^4(nA/s),相关系数r=0.9991;讨论了极谱催化波的产生机理。
- 徐绍炳夏新泉艾征
- 关键词:H2O2极谱催化波线性扫描极谱法
- 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的极谱行为
- 2007年
-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不同缓冲体系中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简称BP-12)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在2mol/L的H2SO4溶液中,BP-12的二阶导数峰电位为-0.92V,BP-12在两个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在3×10^-5-4×10^-5mol/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p″(nA/s^2)=-2796.8+1.123×10^8c(mol/L),相关系数为0.9915;在1×10^-6-9×10^-6mol/L范围内,BP-12的浓度的对数值与电流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669.60+94.69lgc(mol/L),相关系数为0.9972。BP-12的常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该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波。初步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 徐绍炳刘芬
- 关键词:防晒剂线性扫描极谱法极谱波
- 防晒剂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在B-R缓冲体系中的极谱行为被引量:1
- 2008年
-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系统研究了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简称BP-2)在不同缓冲体系中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在pH=2.25的B-R缓冲溶液中,BP-2的一阶导数峰电位为-1.12V,其峰电流与浓度在5.0×10^-6~9.0×10^-5mol/L范围内的对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11457+2133×1gc(mol/L),相关系数为0.9998。BP-2的微分循环伏安研究表明,该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波;初步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 徐绍炳夏新泉张盈艳
- 关键词:防晒剂线性扫描极谱法极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