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蕊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锆石
  • 3篇锆石LA-I...
  • 3篇火山岩
  • 3篇U-PB年龄
  • 2篇大兴安岭北部
  • 2篇山岩
  • 2篇前寒武纪
  • 2篇网子
  • 2篇火山
  • 2篇根群
  • 2篇寒武纪
  • 2篇北部
  • 1篇单斜辉石
  • 1篇地块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幔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东北煤田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7篇迟效国
  • 7篇张蕊
  • 6篇孙巍
  • 5篇权京玉
  • 5篇范乐夫
  • 4篇王利民
  • 1篇赵芝
  • 1篇那福超
  • 1篇司秋亮
  • 1篇刘英才
  • 1篇潘世语
  • 1篇胡兆初
  • 1篇宁维坤
  • 1篇刘建峰
  • 1篇马永非
  • 1篇宋维民

传媒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3
2014年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上部变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430.7±4.1)Ma,属早志留世;下部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80.1±2.9)Ma,指示其沉积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综合文献资料确定:新林地区倭勒根群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距从寒武纪到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新林地区的大网子组、兴隆沟地区的早奥陶世沉积与多宝山-伊尔施早奥陶世火山弧构成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早奥陶世弧-盆体系。
孙巍迟效国潘世语张蕊权京玉范乐夫王利民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锆石U-PB定年
对兴安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质疑-来自大兴安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2
2017年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歹抛构造单元的划分集中反映了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和对基底性质的认识。
孙巍迟效国宋维民赵芝刘建峰潘世语张蕊权京玉司秋亮那福超马永非臧延庆刘英才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孙巍迟效国潘世语张蕊权京玉
文献传递
藏北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起源的深部机制——大陆俯冲和板片断离驱动的地幔对流上涌模式被引量:11
2017年
近年来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可可西里-西昆仑中新世-第四纪钾质火山岩带下方存在一个深达900km的巨型地幔低速体,空间上与新特提斯洋和印度大陆俯冲断离板片沉降形成的冷地幔下降流共存(Replumaz et al.,2010a,b),两者构成统一的地幔对流体系。研究表明,羌塘古近纪(60~34Ma)钠质玄武岩和高钾钙碱性玄武岩均以富含Ti O2、P2O5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主体具有与OIB相近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弱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指示岩浆起源于软流圈的上涌熔融,但Nb、Ta的弱亏损表明岩浆源区有岩石圈地幔熔融组分的贡献。羌塘(32~26Ma)碱性钾质玄武岩与可可西里和西昆仑中新世以来喷发的钾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不相容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指示岩浆起源于古俯冲地幔楔的低程度熔融。这些特征表明藏北软流圈上涌作用始于古近纪,初始上涌中心位于羌塘地体之下。计算表明藏北古近纪火山岩距离当时的印度大陆北缘的最大和最小距离约为1250km和700km,与现今可可西里地幔低速体的南、北边界与印度大陆北缘的距离相近,支持羌塘古近纪地幔上涌作用也是受藏南冷地幔下降流所驱动。青藏高原在南北缩短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软流圈自西向东挤出流动,地幔垂向对流也是其重要的运动形式,在地幔上升流形成的藏北热幔区内,地壳的水平缩短增厚与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减薄呈脉动式共存。藏南冷地幔下降流和藏北热地幔上升流的持续北移是导致藏北后碰撞火山岩时空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
迟效国张蕊范乐夫王利民
关键词:俯冲地幔对流青藏高原北部
藏北改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张蕊迟效国孙巍权京玉范乐夫王利民
文献传递
藏北羌塘戈木错渐新世碱性钾质火山岩中绿核辉石的成因:岩浆补给—混合过程
2015年
藏北戈木错渐新世碱性钾质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结构,多具有"绿核辉石"的结构特征。通过矿物电子探针测得"绿核辉石"的核部有高Mg#和低Mg#两种不同成分,两者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筛孔状熔蚀结构,环带结构主要发育在辉石的幔部到边部,与绿色核部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幔部环带结构的成分变化范围相对较窄。"绿核辉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反映了同源碱性钾质岩浆在壳内岩浆房中发生了岩浆补给-混合作用,复杂的环带结构记录了混合岩浆的结晶过程。
范乐夫迟效国张蕊孙巍王利民宁维坤
关键词:单斜辉石环带结构岩浆混合
松嫩地块东部新元古代东风山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9
2013年
对松嫩地块东部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以及张广才岭群红光组的蚀变红柱石二云母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测年结果显示,小兴安岭晨明镇的亮子河组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存在3组峰值年龄,分别为757Ma±9Ma、917Ma±10Ma和1709Ma±75Ma;张广才岭钓鱼台地区的红光组蚀变红柱石二云母片岩主要有2组峰值年龄,843Ma±10Ma和927Ma±6Ma,此外还获得2495-1012Ma分散的古—中元古代锆石年龄。上述结果表明东风山群形成于新元古代。结合区域地层资料,可以判定东风山群为一套具有稳定陆缘沉积建造组合特征的中低级变质岩系,其原岩为一套含硼较高的泥质岩、灰岩、炭质泥岩及砂岩。认为原定张广才岭群需要解体,其中部分具有稳定陆缘沉积建造组合特征的富铝片麻岩类、富铝云母片岩类和强变形的大理岩类岩石应归属于东风山群。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合特征指示松嫩地块东部存在与格林维尔期有关的新元古代变质基底。
权京玉迟效国张蕊孙巍范乐夫胡兆初
关键词:前寒武纪碎屑锆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