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敏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年代学
  • 3篇锆石
  • 2篇岩石
  • 2篇片麻岩
  • 2篇锆石U-PB...
  • 2篇花岗片麻岩
  • 2篇抱板群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幔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成因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地幔
  • 1篇岩石圈伸展
  • 1篇右江盆地
  • 1篇早二叠世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纪
  • 1篇碎屑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王岳军
  • 5篇张立敏
  • 4篇张玉芝
  • 2篇李庶波
  • 2篇刘汇川
  • 1篇梁浩
  • 1篇张新昌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3
2015年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右江盆地晚侏罗世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右江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本文报道了该盆地东部杨屯安山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杨屯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主要为辉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含少量辉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杨屯安山岩的喷发时代为159.3±2.8Ma,即晚侏罗世。样品的Si O2含量为53.13%~55.71%,具高MgO(6.74%~8.85%)、Mg#值(63~72)、Cr(416×10^(-6)~565×10^(-6))和Ni(207×10^(-6)~246×10^(-6)),低Fe OT/MgO(0.83~1.23)等特征,与典型高镁安山岩的特征相似。所有样品具高K2O(3.39%~4.77%)和K2O/Na2O(1.31~2.33),同时也具钾玄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较高的Rb/Sr(0.20~0.46)和较低的Ba/Rb(7.17~9.30),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738~0.70739,εNd(t)=-3.6^-3.4)。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是含金云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而不是岛弧环境。晚侏罗世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反映了该时期右江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
甘成势王岳军张玉芝刘汇川张立敏
关键词:右江盆地富集岩石圈地幔
海南公爱地区抱板群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海南岛地处华南陆块南缘,紧邻印支陆块,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其地质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厘定该地区中元古代岩石的成因对恢复华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花岗质岩石与围岩抱板群变沉积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绝大部分岩石片麻状构造发育、韧性剪切标志明显。这些岩石高SiO_2、K_2O、Al_2O_3、Rb、U,贫CaO、MgO、FeO^T、TiO_2,铝饱和指数A/CNK>1.1,具S型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抱板群变沉积岩,全岩ε_(Nd)(t)=-2.02^-2.38,Nd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Nd))为2.2~2.3 Ga,锆石Hf同位素ε_(Hf)(t)=-5.4~4.0,Hf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Hf)=1.71~2.53 Ga。对四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4±15 Ma、1439±19 Ma、1433±31 Ma和1450±23 Ma,属中元古代。综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熔融源区为类似抱板群变沉积岩组分,推测其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边缘的增生产物。
张立敏王岳军李庶波张玉芝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
海南岛北部古生界时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约束被引量:10
2017年
海南岛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南部三亚地块,并在琼中地块零星出露。相对于三亚地块,琼中地块内的古生界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及精细年代学数据,其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广受争议,严重限制了对海南岛北部古生代构造属性的认识。目前,利用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限定地层的沉积时代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海南岛北部邦溪、儋州、琼海等地区原划属为古生界的相关样品进行了锆石激光U-Pb年代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于邦溪地区原划为奥陶系南碧沟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和儋州、琼海地区原划为志留系陀烈组中采集的变质砂岩的碎屑锆石给出的最年轻206Pb/238 U表观年龄分别为373、352和369 Ma,其年龄谱系与屯昌地区二叠系砂岩相类似,总体上年龄峰值为370 Ma左右,另外在约447、980、1 969~1 520和2 681~2 328Ma呈现次要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本文认为前人在海南岛北部划属的下古生界中至少有部分岩石应划属石炭系—下二叠统。上述研究丰富了海南岛古生界的年代学资料,也为海南岛构造演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约束。
张立敏王岳军张玉芝刘汇川张新昌
关键词:碎屑锆石锆石U-PB年代学
海南公爱地区抱板群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海南岛地处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其地层地质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已有的报道表明岛内发育有中元古代岩石,对该地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南岛中元古代的构造特征,对恢复整个华南地区中元古代的地壳演化有着重要的地...
张立敏王岳军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年代学岩石成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