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涛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分期三通刺法论治中重度周围性面瘫对照研究
- 目的:观察分期三通刺法论治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三通刺法组(治疗组)(30例)和经筋刺法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不同的分期采用三通刺法,对照组采用经筋刺...
- 邱连利张宏涛
- 关键词:经筋刺法
- 文献传递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该文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RA炎性反应机制。
- 吴永吉颉旺军张星华张宏涛任超展张广军井维尧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温通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37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均选取双侧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组给予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法治疗,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78.5%,治愈率分别为65.5%、32.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PQ评分2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温通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 张宏涛
- 关键词:风寒湿型温通针法温针灸法颈夹脊穴
- 颈夹脊、大椎穴为主温通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颈夹脊、大椎穴为主温通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与电针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以双侧颈夹脊穴、大椎为主,分别采用温通针法组和电针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
- 张宏涛邱连利
- 关键词:颈夹脊穴温通针法颈椎病颈痛
- 文献传递
- 凉泻针法辅助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随机对照试验
- 2024年
- 目的:比较凉泻针法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40例,脱落3例)。西药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每次15 mg,每周1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行凉泻针法治疗,穴取双侧合谷、后溪、外关等,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腕关节肿胀评分、腕关节晨僵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超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晨僵评分、滑膜炎灰阶超声(GSUS)分级、滑膜炎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滑膜炎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低于西药组(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凉泻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降低炎性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张宏涛张星华蒋花任超展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湿热痹阻随机对照试验
- 热补针法治疗五更泻46例
- 五更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反复性发作,主要症状为黎明前腹胀、腹痛、泄泻,泻后症状缓解,中医认为是由脾肾阳虚引起的,故又称为“肾泻”、“脾肾泻”、“鸡鸣泻”.采用热补针法治疗五更泻,取得满意效果.
- 任超展张宏涛
- 关键词:五更泻脾肾阳虚型热补针法临床疗效
- 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补针法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5 mg,每周1次;热补针法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施加热补针法,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12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西药组的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DAS28指数、CRP、ESR、RF及抗CCP抗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热补针法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风湿痹阻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西药的使用。
- 张宏涛张星华任超展张广军井维尧
- 关键词:热补针法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 分期三通刺法治疗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三通刺法组30例和经筋刺法组30例。分期三通刺法组采用"面瘫急性期轻通浅刺针法、静止期强通透穴斜刺针法、恢复期补通透穴平刺针法"的三通刺法,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并于3个月后用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分期三通刺法组的改善作用优于经筋刺法组(P<0.05)。分期三通刺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经筋刺法组[80.0%(24/30),P<0.05]。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分期三通刺法论治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经筋刺法。
- 张宏涛邱连利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 分期三通刺法论治中重度周围性面瘫对照研究
- 目的:观察分期三通刺法论治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三通刺法组(治疗组)(30例)和经筋刺法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不同的分期采用三通刺法,对照组采用经筋刺...
- 邱连利张宏涛
- 关键词:经筋刺法
- 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22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3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行常规针刺,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Q颈痛量表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临床疗效显著。
- 张宏涛邱连利
- 关键词:颈痛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