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在开窗式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在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例患者共51颗上颌磨牙缺失病例进行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其中22例患者使用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作为实验组,12例患者使用普通球钻作为对照组,进行上颌窦开窗,黏膜提升至足够高度,填人工骨粉,同期植入种植体,人工生物膜覆盖。比较2组术中上颌窦前壁开窗时间,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率,术中患者主观感受及术后3天内患者反应,术后6个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时上颌窦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实验组术中上颌窦前壁开窗耗时(7.34±0.72)min小于对照组(17.84±1.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上颌窦黏膜穿孔率为0,对照组上颌窦黏膜穿孔率为16.7%。3术中主观感受实验组患者较于对照组不适程度更加轻微。实验组术后3天内患者出现疼痛、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4所有病例在术后6个月行修复时均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稳固,骨吸收均小于1 mm。结论应用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进行上颌窦外提升术较普通球钻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黏膜穿孔率低,患者术后反应轻,高效安全。
- 陶江丰刘建良许建军朱海英张凯
-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术牙种植
- 拔牙位点保存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测量
- 2021年
- 利用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拔牙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后软硬组织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拔牙后充填骨粉,覆盖生物膜,缝合拔牙创。对照组拔牙后不做位点保存的相关处理。分别于术前与术后6个月拍摄CBCT分别记为CBCT-1,CBCT-2以记录牙槽嵴高度及宽度,测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软组织的改变的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测量值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 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 张凯江强麟陶江丰
- 关键词:软硬组织变化CBCT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龈指标与咀嚼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上颌前牙缺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90例,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与试验组(90例,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两组患者修复后均常规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修复前与修复后12个月牙龈指标与咀嚼功能指标,修复后12个月龈沟液中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 修复后12个月试验组在边缘密合度情况、修复体颜色、继发龋问题等方面A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在修复体完整度、修复体脱落情况、食物嵌塞现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修复前比,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诊深度(PD)均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咬合力、咀嚼效率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Fg)、具核梭形杆菌(Fn)、福赛坦菌(Tf)、伴放线放线杆菌(Aa)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龈沟液中中间普氏菌(Pi)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钴铬合金烤瓷冠,可改善咀嚼功能,有利于维护口腔内环境和牙周组织的健康。
- 张凯江强麟
- 关键词:二氧化锆全瓷冠钴铬合金烤瓷冠咀嚼功能口腔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