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颖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高速直驱机床第四轴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直驱机床第四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机体内由外而内依次装设有电机定子、电机转子、轴承座、安装在轴承座上的轴承、回转轴,回转轴装入于轴承中,电机转子与回转轴连接;后气浮板,后气浮板安装在轴承座上;前气浮...
- 孙洪颖李纬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08式人行护栏自动化焊接的专业数控装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08式人行护栏自动化焊接的专业数控装备,包括护栏组装夹具和焊接机器人,所述护栏组装夹具主要实现组装圆钢、槽钢、连接板的功能,使之形成护栏的加工模板,圆钢和连接板的进料只要由集料箱完成,集料箱可以完成...
- 杨永闫华孙洪颖
- 文献传递
- 下肢康复机器人人机运动分析及仿真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出一种开式链机构的设计方案,实现对双下肢髋、膝关节的关节屈伸训练。参考人体下肢基本尺寸,采用连杆机构模拟人体下肢,把机器人和患肢作为一个整体,利用机构带动患肢的髋、膝关节,对受损后的神经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利用闭环矢量法建立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并对机器人系统的康复训练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机器人结构设计上的可行性,可根据仿真结果对训练方案进行完善,并进一步优化设计。
- 李纬华孙洪颖
-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 一种适用于五金件的抛光打磨机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五金件的抛光打磨机装置,包括滑动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主板一端通过支撑板固定上砂带轮与下砂带轮,另一端设有张紧装置与驱动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轮及张紧气缸,用于调整砂带和砂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所...
- 杨永郑振兴孙洪颖
- 文献传递
- 三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出一种三自由度的康复机器人设计方案,以实现双下肢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采用连杆机构模拟人体下肢,把患肢和机器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患肢的髋、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实现对患肢的康复训练.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康复机器人人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康复训练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说明,利用该动力学模型可以获得训练过程中各关节的受力情况,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李纬华孙洪颖王晓军
-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气控制与PLC》本科教材开发被引量:6
- 2017年
-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在总结德国工作导向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与经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在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方式进行分析后,对《电气控制与PLC》教材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明确了课程能力目标,并依据能力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完成了教材的任务化和序列化。
- 宋雷王浩孙洪颖
-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
- 一种高低速立卧两用直驱转台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速立卧两用直驱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编码器,编码器安装在机体内,该编码器主要用于控制转台的精度和分度;机体,机体上安装有电机转子、旋转轴、旋转盘、轴承座和轴承,电机定子;电机定子由一使电机转子低速...
- 孙洪颖李纬华
- 文献传递
- 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脑血管病后的大多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经历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不同康复阶段对肢体运动模式和训练方法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以病患机理和运动功能康复理论为基础,从临床需求出发,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过程提出了主被动控制策略和助力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被动控制策略实现了软瘫期和痉挛期的康复训练,主动控制策略实现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而助力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肌力的强化训练。
- 孙洪颖李纬华
-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三级康复治疗控制策略
- 一种高速旋转接头
- 本发明属于工业加工中高速旋转密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速旋转接头,包括密封轴、以及安装在该密封轴上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轴的轴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形成动压刚气的动压槽以及用于通气的环形槽,在密封轴内设有与该...
- 孙洪颖
- 文献传递
-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被引量:2
- 2018年
- 为培养电子类行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环节,对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特别突出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形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证明,这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孙洪颖李纬华杨永
-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