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鲁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盆地
  • 4篇砂岩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层
  • 3篇延长组
  • 3篇运移
  • 3篇致密砂岩
  • 2篇低渗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
  • 2篇断层
  • 2篇油气
  • 2篇流体
  • 2篇孔隙
  • 2篇成藏
  • 2篇成藏期
  • 1篇等效
  • 1篇低孔
  • 1篇低孔低渗
  • 1篇地层孔隙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3篇刘震
  • 13篇夏鲁
  • 4篇孙迪
  • 3篇李潍莲
  • 2篇刘静静
  • 2篇刘明洁
  • 1篇卞从胜
  • 1篇潘高峰
  • 1篇王菁
  • 1篇王中凡
  • 1篇钟翔
  • 1篇常迈
  • 1篇徐兆辉
  • 1篇郝琦
  • 1篇陈艳鹏
  • 1篇李永新
  • 1篇胡晓丹
  • 1篇张旺
  • 1篇王露
  • 1篇王子嵩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三湖地区第四系地震相类型及沉积体系被引量:4
2018年
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是我国独特的生物气藏,同时也是国家"西区东输"的重要战略气源区,地层年代非常新。根据典型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内部反射结构特征,通过利用大面积覆盖的二维地震资料识别出了前积相,丘形地震相,透镜体地震相,席状披盖相,杂乱相等骨架地震相,并研究了第四系七个泉组地震相平面分布特征。在对地震相进行岩心和测井沉积相标定后,确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并以此利用地震相特征预测了区域沉积体系分布模式,进而明确研究区主要物源方向与展布范围以及特殊沉积相带的发育模式。
贾怀存田继先刘震夏鲁
关键词:地震相
超压盆地油气垂向运移高度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在超压盆地中,当断层活动断开超压烃源岩时,油气会沿断层面发生涌流式垂向运移,这一瞬态涌流过程为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提供了重要的油气来源。然而,对于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距离问题的研究,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较少考虑到断层开启时造成的泄压作用,也很少区分地层水和油气运移距离的差异。本文认为,油气顺断层向上运移的距离主要由源岩超压带内超压幅度决定,油气垂向运移理论高度可由超压幅度折算,因而超压幅度越大,油气垂向运移距离越远,油气上涌顶界面埋深越浅。油气初次上涌的起始位置不是地表面,而是有效烃源岩顶面。另外,由于油气的大量上涌,超压带快速泄压,大部分油气上涌实际距离不能达到理论上涌的最大距离。同时,考虑到沿断层运移时受到阻力作用,油气实际上垂向运移高度远远小于理论运移高度。
刘震夏鲁王子嵩张旺
关键词:超压断层水头
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21世纪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正在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地质过程的不可逆特性,恢复地质过程相当困难。特别是微观尺度下地质参数演化过程的恢复,已经成为当今地质学的重大科学难题。基于此,提出了"地层孔隙动力学"的概念,认为地层孔隙动力学是以微观尺度下孔隙性介质为研究对象,以沉积盆地埋藏过程中碎屑岩孔隙介质力学特性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孔隙流体动力成因和渗流特性为研究内容的基础性学科,是地下成岩动力学与孔隙流体动力学相交叉的新学科,是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研究进展包括:1地层孔隙静力平衡原理;2埋藏成岩过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理与定量模型;3泥岩压实特征及泥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4地下孔隙流体温度与孔隙流体压力理论关系;5构造作用附加地应力对孔隙流体压力的影响;6泥岩压实程度与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应用方面研究进展包括:1沉积盆地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划分及油气分布动力学解释;2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改进;3储层临界物性及储集层动态评价体系构建;4地层流体压力演化过程模拟;5砂岩体油气充注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模拟;6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动态过程分析。地层孔隙动力学将孔隙成因演化与孔隙流体动力演化融为一体,是近20年以来地质动力学研究向地下微观尺度发展的代表性学科分支之一,也是沉积矿产形成分布机理研究定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介绍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其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将宏观地质研究推广到微观环境,以期解决埋藏过程中地层岩石孔隙演化控制下的孔隙参数的演变规律与勘探开发应用技术的更新和完善问题。
刘震孙迪李潍莲刘明洁夏鲁刘静静
致密砂岩成藏期后古孔隙度反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岩屑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逆向思维利用反演方法建立成藏期后砂岩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首先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前人自生伊利石测年成果综合判断成藏期次并确定出成藏期后的界限;在砂岩压实与胶结综合减孔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成藏期后砂岩孔隙度反演模型;以锦32井气藏岩屑砂岩为例从砂岩现今孔隙度出发进行单点砂岩孔隙度反演模拟,重建成藏期后孔隙度演化过程,将反演模拟结果与已有的Athy模型和双元函数模型以及前人的压实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藏期后的界限对应的地质年代是距今130 Ma左右,该界限是根据与天然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的上限值130℃确定的;2)锦32井的反演模拟结果显示,现今孔隙度为7.7%的砂岩储层在距今100 Ma达到最大埋深(3500 m左右)时为7.4%,而在成藏末期(埋深2700 m左右)为11.1%;3)在成藏之后的继续深埋过程中,现今孔隙度为10.7%与3.7%的两个砂岩点的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成藏末期砂岩孔隙度越大,其压实减孔幅度也越大;这一结果更加接近已有的压实实验结果:高孔砂岩和低孔砂岩的减孔趋势会逐渐靠近;而已有的Athy模型和双元函数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孔砂岩和低孔砂岩的减孔趋势是相互平行的;4)与已有的两个模型相比,只有反演模型能够模拟出抬升过程中的砂岩压实回弹(锦32井所选砂岩的回弹量为0.3%),这更符合研究区后期抬升剥蚀厚度与砂岩孔隙度正相关关系的地质认识。与已有模型相比,所建立的反演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岩储层在成藏期后沉降和抬升过程中的孔隙度演化趋势,然而孔隙度变化幅度的恢复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夏鲁夏鲁刘震钟翔张威霍俊洲于春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
地层压力早期预测方法在泰国湾盆地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地层压力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缺井、少井的海上低勘探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地层压力的早期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关键。D区块属低勘探新区,尚没有钻井,仅有二维地震资料和小面积的三维地震测网。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已经获得了油气发现,预示着D区块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此,利用三维地震速度谱资料和邻区E1井的声波时差资料,运用菲利普恩修正式进行了纵向压力分布预测,经系统误差校正后与邻区实测地层压力纵向分布特征较为吻合,为研究区下一步井位部署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此方法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压力预测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徐兆辉刘震李永新卞从胜王露夏鲁
关键词:地层压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成藏的意义被引量:22
2013年
由于黄土塬二维地震静校正问题造成假构造现象,长期以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不发育断层。利用二维地震剖面层拉平和横向压缩技术,发现多个断距小且大多近于直立的断裂,经过断层组合,确认北东向断层的存在,并认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带。该北东向断层可能是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右旋扭动应力场作用下重新活动并在中生界产生的撕裂断层,很可能在全盆地中都有发育。通过断层展布与油藏分布的叠合对比,显示出中生界油藏分布与断层位置有关,该断层可能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运移通道。进一步推论认为,中生界高陡断裂带的分布对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刘震姚星胡晓丹夏鲁王菁
关键词:断层基底断裂燕山运动运移通道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及致密砂岩含油程度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静态储层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低渗及致密砂岩的含油气性、动态储层评价方案无法对储层含油程度进行科学预测的情况,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西峰地区长6-长8段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为对象,采用减孔过程和增孔效应相互叠加的方法恢复成藏期古孔隙度,并分析试油资料中的关键参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的各种关系,提出利用成藏期孔隙度(Φ成藏期)与临界孔隙度(Φ临界)的差值评价储层含油程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藏期的储层临界孔隙度可作为评价储层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而储层物性与临界充注动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可用来判别有效储层的含油气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砂岩孔隙度与含油程度的关系可确立储层含油等级.用该方法可将该区砂岩储层划分为低含油差储层(Ⅲ类)、中等含油储层(Ⅱ类)、高含油好储层(Ⅰ类)3类,Φ_(成藏期)与Φ_(临界)的差值依次为:〈3%,3%~6%和〉6%;试油产油率分别为:0~20%,20%~70%和70%~100%.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安塞地区得到验证,比以往评价方法更适合于评价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油程度.
夏鲁刘震刘静静卢朝进李廷安孙迪
二维重力正演在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六盘山盆地南部处于旋扭构造的收敛端,地表和地下构造极其复杂,构造样式认识不清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问题的焦点在于沙沟断阶带是否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二维地震剖面重力正演的方法来分析构造样式。首先确定这一地区的密度分层方案;其次,根据两种可能的构造样式以X测线为基础分别建立地质模型,然后进行重力正演模拟;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逆冲推覆样式相比,走滑斜冲样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重力剖面更吻合。同时,综合最近的野外构造调查成果和最新地震剖面解释方案,认为六盘山盆地西南缘不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主要发育走滑构造。
夏鲁刘震崔红庄赵海华相鹏李廷安孙迪
关键词:构造样式逆冲推覆地质模型
砂岩压实三元解析减孔模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砂岩致密化过程中不同埋深、不同时间、不同压实强度对孔隙度的影响。首先深入分析砂岩压实剖面,其次以黏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然后分别利用多元回归和迭代运算方法来确定砂岩弹性模量和等效黏性系数随埋深和时间的变化趋势,最后建立砂岩压实三元解析减孔模型,并通过与镜下薄片观察结果和常用模型进行对比来证明其合理性。新模型能将减孔量分为弹性减孔、黏塑性减孔和胶结减孔3个部分,针对下石盒子组2段岩屑砂岩的模型计算结果与Houseknecht图版上镜下薄片的统计平均值较为接近,基本上能反映砂岩正常演化趋势上压实与胶结作用的相对强弱。此外,该模型能更合理地解释受溶蚀增孔作用影响不大的砂岩的压实作用,而且能够评价不同埋藏和抬升过程的砂岩压实程度及其对储集层致密化的影响。
夏鲁刘震李潍莲卢朝进杨晓光刘明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致密砂岩
石油初次运移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2015年
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进入到储集层,其本质应该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前人对于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学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以烃源岩中石油初次运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下生、上储型排烃地质模型,从微观动力学的角度对即将进入储集层的游离相石油进行力学分析,认为烃源岩中的石油发生初次运移进入储集层是一个动力和阻力的力学非平衡过程,运移动力包括烃源岩地层压力和烃源岩层毛细管力,运移阻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储集层毛细管力和内摩擦力。当动力大于阻力时,石油发生初次运移;当动力与阻力相等时,对应着石油初次运移的临界状态;当动力小于阻力时,石油不能发生初次运移。因此,可以通过对比石油初次运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定量地预测石油初次运移充注窗口。本文将建立的石油初次运移力学模型应用到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定量地预测了石油初次运移充注窗口,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刘静静刘震夏鲁
关键词:初次运移流体压力安塞油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