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强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单砂体
  • 1篇东营凹陷
  • 1篇砂层
  • 1篇砂层组
  • 1篇砂体
  • 1篇沙二段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凹陷
  • 1篇储层
  • 1篇储层构型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作者

  • 1篇李凤群
  • 1篇国强

传媒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国景星李凤群国强
关键词:储层构型单砂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