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中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鱼类
  • 2篇倒刺鲃
  • 2篇中华倒刺
  • 2篇中华倒刺鲃
  • 2篇鲤科
  • 2篇鲤科鱼
  • 2篇鲤科鱼类
  • 2篇集群
  • 2篇集群行为
  • 2篇刺鲃
  • 1篇调速水泵
  • 1篇幼鱼
  • 1篇扇面
  • 1篇生境
  • 1篇水泵
  • 1篇水槽
  • 1篇凝聚力
  • 1篇种群
  • 1篇阈值
  • 1篇乌江流域

机构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唐中华
  • 3篇付世建
  • 1篇曾令清
  • 1篇付成
  • 1篇黄清
  • 1篇况璐
  • 1篇吴慧

传媒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不同生境鲤科鱼类集群行为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研究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不同喜好生境鱼类集群行为特征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比较分析4尾等大小(E)和不等大小(2大2小,NE)实验鱼群体的自发游泳速度、空间分布以及对恐吓刺激反应等集群行为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1)和鳊相比,中华倒刺鲃有更高的自发游泳速度、速度同步性和排列方向的极性,但二者对恐吓刺激的反应率及反应的协调一致性相似;(2)当群体成员大小出现差异时,两种鱼群体排列方向的极性不受影响,且大小个体成员间的速度及其同步性均没有差异,但整体的速度同步性与等大小群体相比有所下降;(3)个体间距离数据显示,个体大小差异不会影响两种鱼群体的凝聚力;(4)群体成员在两种鱼群中偏好位置不同,当群体成员大小不同时,大个体成员更偏好占据领头鱼位置;(5)群体成员大小的差异导致两种鱼对刺激的反应率下降。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具有更高的活跃性、更好的群体运动的协调性,可能与其流水生境相关;当群体成员大小出现差异时,成员不分大小在整体上协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并保持群体有较高的凝聚力,但两种鱼类自发游泳速度调整策略截然不同(鳊大小个体速度妥协趋同,而中华倒刺鲃低速个体速度提高);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导致鱼群对恐吓刺激的反应率有所下降,可能原因包括体形差异导致的社会因素造成敏锐性下降、信息交流效率受阻和(或)集群收益代价出现分化影响一致决策的形成等。
吴慧唐中华黄清况璐付世建
关键词:中华倒刺鲃凝聚力
捕食压力对乌江流域不同宽鳍鱲种群的标准代谢、个性和集群的影响
捕食压力随着鱼类栖息地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鱼类的生理和行为有重要的选择作用。为了探究捕食压力对鱼类生理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宽鳍鱲(Zacco platypus)雌鱼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了高捕食压力种群和低捕食压力种...
唐中华
关键词:标准代谢集群行为宽鳍鱲
文献传递
集群有利于提高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数值辨别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以集群生活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利用该鱼具有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大小,进行选择实验(Binary choice test)。实验结果发现,当以单尾目标鱼(Focal fish)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对12∶6和12∶7鱼群的选择正确率在60%以上,即偏向于较大鱼群;而对12∶8,12∶9,12∶10,12∶11和12∶12鱼群的选择不再具有偏向性;当以两尾目标鱼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还能对12∶8和12∶9鱼群进行正确选择。以上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具备数值辨别能力,单尾鱼的辨别阈值在3∶2附近(即12∶8);双尾鱼的辨别阈值可达4∶3以上,表明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数值敏锐性,其中机制可能与"错误稀释机制"有关。
唐中华付世建
关键词:计数集群鲤科鱼类中华倒刺鲃
一种鱼类温度选择测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温度选择测定装置,包括测定内管和测定外管,低温水槽和高温水槽,测定外管套在测定内管外部,中间形成环形通道,通过冷水机控温低温水槽,低温水通过调速水泵流过分水管和90度弯管进入测定内管中,返回低温水槽;...
付成付世建曾令清唐中华唐金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